2020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即將開啟

2020-09-04 11:29
来源:香港商報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的決策部署,商務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將組織各地利用「金九銀十」的傳統消費旺季,於9月9日—10月8日舉辦2020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活動啟動儀式將由商務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前門步行街共同舉辦。北京市商務局為配合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積極開展精心籌備了北京市時尚消費月等配套活動。

       全國掀起消費增長新高潮

       7月份全國社零總額環比增長0.85%,其中,商品銷售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2%,實現今年以來首次正增長;限額以上單位18類商品中,有2/3的商品品類實現了同比增長。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4日在消费專題發佈會上表示,服務消費加快復甦,網絡消費快速增長。上海、福建、山東、海南等部分地區社零總額同比實現正增長。同時,餐飲住宿等行業復甦慢於預期,部分耐用消費品降幅較大,部分地區受疫情影響跌幅較深,消費潛力有待進一步釋放。為此,開展2020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相信會在九月份掀起一個消費增長的新高潮。

       王斌介紹,本次活動將於9月9日—10月8日期間舉辦,活動整體命名為「百城萬企促消費」,活動口號是「樂享消費 美好生活」。活動期間,商務部將組織舉辦步行街出口產品轉內銷、「老字號」嘉年華、「千品萬店美食薈」等重點活動,組織地方、企業創新舉辦豐富多彩的促銷活動;各地結合本地實際,在各類特色活動板塊中舉辦促消費活動,包括汽車家電等重點商品消費、品質家居消費、服飾精品消費、母嬰產品消費、電子信息消費、綠色健康消費,外貿出口轉內銷、老字號國潮、進口優品消費,農產品扶貧消費、地方名特優新消費、文創消費、「宅經濟」「夜經濟」消費等活動。

       商務部多次召開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協會、重點企業工作對接會,協調組織開展標誌性促消費活動,推出實實在在的促消費優惠政策。王斌介紹,目前,已有35個省區市的179個重點城市參加活動,組織線上線下相融合的重點活動2800多場,10萬餘家企業積極參與,涉及實體門店和線上商戶200多萬個,形成了百城萬企促消費的格局。

       為了讓消費者享受實實在在的優惠,金融機構將提升消費金融支持力度。面向小微企業推出優惠政策。中國銀聯、農業銀行對個體工商戶、小微個人商戶等提供收單手續費減免政策;工商銀行下調小微企業的信用貸款利率。直接發放惠民消費紅包。重點企業加大優惠促銷力度,各電商平台、企業廣泛採取直降、立減、折扣、秒殺、滿贈、拼團等多種方式讓利促銷;中國移動大規模發放5G消費券;阿里巴巴、騰訊、京東、蘇寧、國美、拼多多、美團、螞蟻金服等計劃在此期間推出百億消費券和消費補貼。中石化易捷、中石油崑崙好客、網易嚴選、多點、滴滴出行、車好多等企業和平台也將分別推出數億元的消費補貼等。

        北京举办时尚品质消费月

      「2020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暨北京時尚消費月」啟動儀式,將於9月8日傍晚在北京市前門步行街舉行,新聞儀式由商務部、中央廣電總台、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央視財經頻道同步直播。主辦單位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將出席。啟動儀式上,商業聯合會等12家行業協會將共同發起倡議,倡導防控疫情、厲行節儉、誠信經營、惠民利民等理念;「國潮之光」北京時裝周首秀將精彩亮相;現場同時舉辦京菜美食文化節、中華老字號、扶貧產品展銷三大主題活動。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重點扶貧產品和北京、湖北武漢老字號產品將展示銷售;活動現場還將與10餘個重點城市促消費活動進行現場連線。

       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劉梅英介紹,9月8日全國消費促進月啟動活動當天,北京將在前門步行街啟動「玩轉京城美食之京菜美食文化節,組織十餘家特色品牌餐企現場展示。在前門步行街舉辦「老字號•新京范兒」前門京味時尚消費周,免費領取「前門老字號手繪打卡地圖」等系列爆款文旅特惠套票、舉辦「京韻夜前門」——京味曲藝&前門鐺鐺車跨界快閃等系列文商旅融合活動。在王府井步行街舉辦出口產品轉內銷專題活動,組織本市幾十家外貿企業進行現場展銷,涵蓋服裝鞋帽、首飾、平衡車、越野車等。

        劉梅英表示,9月北京時尚消費月,以「時尚新視界 品質新消費」為主題,融合「時尚潮品、體育健身、休閒娛樂、文化旅遊、科技智能」五項核心要素,包含「高峰論壇、新品發佈、時尚展覽、尊享品鑑、潮品市集、科技造物、文化體驗、體育健身」八大板塊,突出北京時裝周、前門京味時尚消費周、北京首發節、北京酒吧文化節、京菜美食文化節、農民豐收節六個亮點活動,並持續開展炫彩夜京城、北京信息消費節、體育消費節、暢遊京郊等百餘項主題活動,加大時尚消費、品質消費供給,推動消費市場加速回暖,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記者 張麗娟)

[责任编辑:刁瑾玲]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