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推新措 港專業人士可享“備案制”等便利

2020-09-11 21:01
来源:香港商報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9月11日,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北京市副市长杨晋柏等出席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介绍方案的创新举措、政策亮点。王受文指出,方案在政策设计方面有很多突破,如向外资开放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的业务等,都是“真金白银”的开放举措。至于港澳和海外专业人士在京执业将享哪些方面的便利政策,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回应本报记者表示,将为包括港澳在内的境外专业人士在京就业、生活推出一批开放创新的举措,“欢迎所有符合条件的包括港澳在内的境外专业人士来京从业、创业,共享北京开放发展的政策红利。”

  商务部:推出26项开放创新举措

  《工作方案》从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园区、制度体系、要素供给等四个维度,提出了26项开放创新举措。“因为专业性很强,大家需要再仔细研究才能体会到它的实在价值。”王受文指出,在科技服务领域,强化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在数字经济和互联网领域,加快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打通政务数据与社会化数据对接瓶颈。“在外国投资者关注度高、投资意愿强烈的增值电信领域,允许外商投资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外资股比不超过50%),海外的电信营业商可以通过设立合资公司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外资企业提供VPN服务,也就是互联网虚拟专用网的业务服务。”

  王受文强调,金融领域可以说是这次开放的重点之一,内容占到整个方案的1/4。开放全面落实新三板注册制。优先允许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外商独资财务公司。支持外商独资企业申请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开展股权投资和资产管理业务。支持外资银行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申请获得人民银行黄金进口许可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主承销资格,拓展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等。

  杨晋柏则指出,北京将进一步推动由过去的试点式的、局部的制度创新向系统化、整体化制度设计转变,力争在四个方面形成示范,为全国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其中,将力争在服务业为主导的开放格局方面形成示范。立足北京“四个中心”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定位,突出北京优势产业,在科技服务、数字经济和贸易、金融、互联网信息、文化旅游、教育、健康医疗、专业服务、航空服务等领域推出更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创新举措,加速形成北京开放创新产业链,推动开放升级。

  多项“政策红利”支持专业人士在京展业

  专业服务业开放是《《工作方案》的重点之一,包括港澳在内的境外专业服务人士来京将享有哪些便利政策亦为大家所关注。闫立刚向本报记者表示,香港是北京重要的合作伙伴,香港地区是北京主要的投资来源地,也是北京“走出去”重要的桥头堡。北京和香港之间在经济上,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有很大的互补性,“这方面以前北京跟香港有很好的合作。”他强调,从市场准入、创新创业、人才保障、财税支持等方面,围绕支持专业人士在京从业、生活推出一批开放创新举措。

  闫立刚介绍,在市场准入方面,探索会计师事务所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分所试点。探索建立过往资历认可机制,在金融、建筑设计、规划等领域,对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由过去的考试改为备案,经备案后,可依规办理相关的证件;在金融等服务领域,允许北京市实施对金融等服务领域国际职业资格的认可。在创新创业方面,支持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政府支持科技项目;允许外籍人员使用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开办和参股内资公司。

本报记者提问

  “相信这些举措,也将为包括港澳在内的境外专业人士来京从业、创业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更优的环境。我们欢迎所有符合条件的包括港澳在内的境外专业人士来京从业、创业,共享北京开放发展的政策红利。”闫立刚还透露,在人才保障方面,对包括专业人士在内的境外高端人才给予入出境便利,并对赡家款、子女学费等有关生活方面的购汇汇出提供更多便利;给予在京中资机构海外员工薪酬结汇便利化政策。研究在北京市特定区域实施境外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服务业使用外资现双位数增长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在会上表示,由于服务业开放步伐加快,我国今年服务业吸收外资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为稳外资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年1至8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2602家,实际使用外资619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服务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0079家,占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比重为88.8%,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76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1%。(记者 敖雷

[责任编辑:董岳昕]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