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月均儲蓄降至7000元 擁50萬才有安全感

2020-10-22 15:24
来源:香港商報網

 經濟不景氣市民也要勒緊褲帶過日子!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存保會)昨日公布市民儲蓄「安全感」指標調查結果,發現67%的受訪者有儲蓄習慣,與去年相若,但每月平均儲蓄按年跌7%至約7000元,回落至2018年水平,中位數則維持在5000元。

 經濟波動促使市民調整每月儲蓄的金額,也讓更多市民知道儲蓄的重要性。今次調查中,多達46%受訪者表示儲蓄是為了「應付不時之需」,比率較去年上升八個百分點。

 安全感評分降至54.8

 調查由存保會於8月至9月份進行,負責機構通過電話隨機訪問了1000名18歲或以上的市民,並對301名育有至少一名10歲或以下子女的家長進行深入意見調查。

 面對疫情衝擊,市民就自己目前擁有的儲蓄所帶來的「安全感」評分由去年的56.1分,下降至54.8分,但仍有逾75%受訪者給予50分或以上的分數。

 同時,市民平均認為擁有50萬元的儲蓄就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較去年的78萬元明顯減少。

 存保會主席許敬文表示,調查或反映在疫情及經濟打擊下,市民儲錢能力下降的同時,較低的儲蓄金額已足以令他們滿足。至於有儲蓄習慣的年輕人比例最高,是否會為移民做準備,許敬文則指,儲錢或因年輕人有很多想法,包括旅遊等。

 定存為最常見儲蓄方式

 調查顯示,市民的儲蓄目標更趨明確,接近40%受訪者表示自己有訂下本年的儲蓄目標,比例較去年增加6%,當中更有70%認為自己能達成訂下的目標儲蓄。同時,83%的18至29歲受訪者有儲蓄習慣,為各個年齡組別中最高,當中一半表示自己有儲蓄目標,較整體市民高11%。

 以每月平均儲蓄金額計算,40至49歲的市民儲蓄金額最多,達8250元。50至59歲組別的市民儲蓄安全感評分最高,達56.4分;60至69歲組別的市民安全感評分最低,只有52.9分。

 按儲蓄方式而言,銀行活期或定期存款仍然是所有年齡組別的受訪者均最常採用的儲蓄方式,比率高達72%;但調查亦發現,18至29歲市民當中有近四分一選擇將現金放在家中進行儲蓄,而30至49歲的市民則會以購買儲蓄保險(38%)及投資股票、債券、基金(37%)的方式輔助其儲蓄計劃。至於家長為子女進行額外儲蓄時,則傾向採用儲蓄保險(66%)及銀行存款(41%)的方式。

 調查亦訪問了家長的儲蓄習慣,育有至少一名10歲或以下子女的家長普遍認為,需要擁有約74萬元儲蓄才能夠獲得足夠「安全感」。同時,有近半家長表示有為子女額外進行儲蓄,目標是為每名子女儲蓄近百萬元,主要用作教育開支。

 家長認為儲74萬才有安全感

 就這些有為子女進行額外儲蓄的家長,當中61%表示有鼓勵子女建立儲蓄習慣,最常見方式是為子女開立儲蓄戶口(33%)。至於家長為子女進行額外儲蓄時,則傾向採用儲蓄保險(66%)及銀行存款(41%)的方式。

 許敬文指出,透過是次調查,進一步了解到本港家長為子女儲蓄的概況,所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的確看到為人父母的受訪者比整體市民有更加固定的儲蓄習慣,目標亦訂得更高。(記者林德芬)

[责任编辑:朱劍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