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樹昌籲市民出現早期病徵應盡快求醫

2020-12-15 10:00
來源:香港商報網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未止,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今日(15日)表示,新一波疫情整體重症病人年輕化的比例並不明顯,但有病人入院時已出現氣喘,病毒已入侵下呼吸道。他呼籲病人一有早期病徵,如發燒、乾咳、失去嗅覺就要盡快求醫。

 許樹昌今日在一個電台節目指,第四波疫情「似乎到了頂峰」,確診數字仍高企,但「打橫行緊」,政府在兩周前推出的措施成效不太顯著,上周再度加辣,近日社區人流較往日少,希望企業、市民都可配合,減少外出,疫情才有望回落。

 許樹昌又指,部分醫院危重病人年紀較輕,但他任職的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就未見有很大分別,他相信由於確診患者數量多,危重病人年齡層也會比以往廣泛,而且第三波不少老人院「中招」,才令到上一波疫情的危重病人年紀較今波較大。

 他稱,8成病人病情輕微,2成人嚴重,因免疫因子攻擊肺部,肺部會首當其衝,但其他器官如肝臟都會受影響;約20%人需聞氧氣,5至10%人需插喉。

 對於醫管局指留意到,部分患者會出現「無聲缺氧」,例如只是在病房上廁所,短路程都會氣喘,許樹昌解釋说,最近有文獻指有新冠肺炎患者血含氧量低,但似乎沒有氣喘,推斷病毒會否影響病人對缺氧的感覺,但他說這情況不是很普遍。不過,他補充指在深切治療部巡房時看到有病人獲供氧氣,血含氧量當然在安全水平,可一邊吸氧一邊玩手機。但當護士幫他抹身或者他要上廁所,就立即缺氧氣喘,故不能說病人感受不到缺氧,只是靜止時沒有問題,一有動作要用多點氧氣都會氣喘。

 他提醒市民需留意自己有無氣喘,因為有氣喘時代表已有早期肺炎,「有病徵不要長時間在家休息,一氣喘應已(發病)3至7天,(發病次序)應該乾咳、無力、發燒先,有氣喘(代表病毒)已經去到下呼吸道。」不過他坦言,市民戴口罩後或難以察覺到自己氣喘,「本身都易啲喘咗,可能慣咗,就唔係好覺。」他建議市民若發燒多於一天,失去味覺、嗅覺等都需留意。

 對於政府採購內地科興控股生物技術生产的滅活疫苗,許樹昌說,該款疫苗是沿用以往流感疫苗的技術,一般的副作用都以心口痛、微燒為主。他稱,如果第三期臨床數據不理想,政府與供應商的合約不會生效,籲市民不必太擔心。

[責任編輯:蔣璐]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