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不理性的仇恨——「黃營」冷血「賀」李偲嫣去世

2020-12-16 21:31
來源:香港商報

    今日(16日),「藍營」名人李偲嫣疑似因新冠病毒去世,印象中是首位因新冠肺炎去世的城中「名人」。本來,這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情,但更讓人悲哀的是,網上「黃營」卻一片歡呼叫好之聲,和之前张竹君丈夫去世後網民的反應有天壤之別。對這樣的城市,小記真的感到無力和失望。

    李偲嫣去世的消息傳出之後,網絡上的黃絲馬上一片「叫好」聲,要開香檳、請出小鳳姐。從李偲嫣的臉書上看,她最後一條更新還停留在四天前。但她最後一條貼子後,今天突然多了很多的點讃和留言,無疑都是在她去世消息傳出之後加上去的——在將近三千個心情裏面,有兩千多個「哈哈笑」;留言中,大部分也是幸災樂禍,說她死得好、要大肆慶祝云云。

    說起來,這種場面在過去一年半裡也不是第一次出現,比如有建制派人士遇襲、有警察受傷或是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消息傳出後,網上都會有類似反應。

    在政治氛圍濃烈的社會氛圍下,雙方站在不同的立場,視和自己意見相反的人是敵人,這在這幾年的香港,我們早已見怪不怪了。但如果說,當對方陣營出現不好的事情時幸災樂禍一下,這種心情還是可以理解的,那麽這一次既不是生病也不是受傷,而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啊!記得在不到一個禮拜之前,因為張竹君醫生的丈夫去世,小記還在這裏寫過文字,讚許「黃藍」雙方都放下政見,齊心支持張醫生,片刻重現了以前那個暖暖的香港。試問,今天的香港人,真的能這麼冷血,真的能在這個時候「慶祝」嗎?那些有同理心的香港人去了哪裏?那個很有愛心的城市,去了哪裏?

    可能有些「黃營」中的人會說,李偲嫣一直在反對他們。可是,就是因為政見不一樣,就是因為政治上的爭拗,需要去到這樣的地步嗎?記得早前網絡名人陳雲,在張醫生丈夫去世的時候,說了些難聽的話,大家都在罵他冷血。難道今天李偲嫣去世,網民這麼大肆地叫好、慶祝,就不冷血?她也是有家人,有朋友的,大家也本來都是香港人,難道就因為立場不一樣,能夠結下這麽大的深仇大恨嗎?

    記得曾經看過一篇報道,説的是世界大戰的時候,一位德軍在還有硝煙餘溫的戰場上,看到一位生命垂危的敵軍。德軍不僅給他喝了最後一口水,在他斷氣的時候還為他默哀祈禱。曾在戰場上拼到你死我活的對手,都能有這樣一份同理心。今天的香港,是有幾生幾世的深仇大恨,讓人們面對生命的消失,都沒有辦法放下這份仇恨?

    說到底,仇恨其實是對抗的基礎,放下了仇恨,對抗就沒辦法繼續。那些口口聲聲「爭取民主自由」的人,都說是為了給人們「更好的生活」。但是,如果因此連人性中的善意、對生命的基本敬重都沒有了,那就算爭取到的「自由民主」、「更好的生活」還有意義嗎?

    當你想開香檳、想請小鳳姐的時候,不妨好好思考一下,真的有這麼大的仇恨嗎?確定還要讓仇恨繼續嗎?你真的要親手撕裂這座自己口口聲聲説最愛的城市嗎?你確定自己不是已經喪失了理智嗎?(木子)

[責任編輯:劉深]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