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講港】關於施政報告的兩點思考

2020-12-23 03:42
來源:香港商報

 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對於客觀總結香港經濟形勢、準確研判香港經濟發展問題、科學規劃部署香港經濟重點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這讓我聯想到月前特區政府的施政報告公布後,社會輿論對兩個問題觀點交鋒激烈:一個就是由「明日大嶼」引發的建屋問題;一個就是由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引發的機管局入股珠海機場問題。對於前者,反對者認為「遠水難解近渴」,甚至有團體要求政府利用郊野公園毗鄰之空地興建公屋,以解決港人居住的燃眉之急;對於後者,反對言論主要停留於「擔心」的層面,認為在建好赤角第三跑道的前提下,沒必要「貼錢為他人做嫁衣」。

 發展要有長遠眼光

 作為帶領七百四十萬港人前行的香港政府,只有既把握當下,更立足長遠,才能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施政報告是質量很高的。針對前述兩個問題,我無意批評反對者對於香港財政的擔心,但我認為,香港的發展不能拘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該有開放的胸襟和立足長遠的眼光。具體而言,要看清兩個方面:

 一是「明日大嶼」計劃不但建屋,更發展交通和解決就業,相較於一味催谷政府收回棕地、甚至對郊野公園帶來某種破壞,「明日大嶼」顯然更有戰略眼光和戰略思維。依「明日大嶼」目前的方案,可一次過提供30多萬個公私營房屋,為不同收入家庭提供安居之所,還可提供大量毗鄰市區的土地,為大型舊區重建提供安置;在興建新基建連接人工島的同時,打破新界西交通困局,並可通過打造新的核心商業區,帶動30多萬人就業。

 更何況,收回棕地一說,看似是在「把握當下」,時效性和實效性並不優於「明日大嶼」:一來收回棕地絕非易事,耗時周期較長,比如新界有棕地自2008年啟動回收,直到今年才開展收地,12年時間,生地才變熟地,更不知建成屋邨、港人得屋尚待何時;二來目前棕地回收地價已經較高,有數據顯示,現時棕地收呎價已超過1300港元,基本與淨填海造價1400港元持平。

 至於有團體不斷聒噪利用郊野公園毗鄰區域,就更是缺乏戰略眼光。「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重要的發展理念,也是整個國家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香港也不例外。對郊野公園的保護,是一個系統性命題,關乎環境和生態,更關乎香港的城市軟實力和子孫後代的福祉,絕非一蹴而就。如果要利用這些區域開展房屋建設,恐怕科學論證再付出實施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都不亞於「明日大嶼」。

 入股珠海機場 融入灣區發展

 二是機管局入股珠海機場,是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優勢,為做強做大香港航空業提供條件。香港機場與珠海機場已有長時間的合作,前者有超過170個國際航點,後者現有86個航點,由機管局入股珠海機場,可將內地網絡循環與香港的國際循環結合,發揮協同效應,加強大灣區整體客貨運競爭力及通達性,帶來龐大商機。

 我們必須看到,大灣區融合是大勢所趨。各城市的合作,最終目的就是要共同把大灣區這塊蛋糕做大,不僅包括航空,也包括金融、物流、科技、人才等諸多方面。機管局入股珠海機場,正是從戰略布局出發,以期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決策權,使得香港在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進程中,有更大的影響力。可以說,正是因為立足了長遠,才讓把握當下、早日獲利更多有了基礎和條件。(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協會 趙陽)

[責任編輯:徐麒釗]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