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爭鳴】RCEP有助推動亞洲經濟整合

2020-12-23 03:43
來源:香港商報

 早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簽署,這將是全球最大的自貿協議。除了東盟十國外,還包括中日韓澳紐等國,覆蓋人口及規模都比現有的自貿協定多。新冠病毒疫情下,傳統歐美地區仍深受疫情困擾,導致供應鏈及物流鏈大受影響,經濟持續不景氣。在此環境下,亞洲地區更需要另覓出路振興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東亞可能成為全球經濟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地區。RCEP目標能加強區域經貿合作,有利於各國攜手走出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

 多邊主義仍是經濟發展方向

 另一方面,近年來中美貿易關係緊張,保護主義及單邊主義抬頭。RCEP簽署代表各成員均承諾降低關稅、開放市場、減少標準壁壘。這顯示多邊主義及自由貿易的原則在亞洲地區仍然是走向經濟融合的大方向。在RCEP的框架下,中外資企業將基於產業與技術分工,這對未來十年的區域經濟整合有極大作用。

 從過去50年的經驗顯示,自由貿易有助促進經濟增長。英國學者David Held及Anthony G. McGrew對全球化的研究顯示,發展中國家的政策愈是傾向開放自由貿易,國家GDP平均的增長率愈是傾向上升,這在亞洲地區更為明顯。1992年,第四次東盟首腦會議後設立東盟自由貿易區,貿易區的關稅最終降至0至5%,從而增強東盟作為單一生產單位的競爭優勢。此決定令東盟的經貿活動迅速增長。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東盟跨區域及區域內的貿易自1992年起明顯上升。是次RCEP包括東盟與中日韓澳紐等國家的參與,相信未來經濟的發展潛力將會更大。

 單是中國的經濟實力已比上世紀90年代大幅躍升。自2010年起,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9.1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疫情在全球主要地區仍然持續蔓延,多國地區經濟低迷,但中國和東盟貿易卻逆勢發展,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的貿易統計顯示取得可貴的增長,在與所有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額當中,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首次升至第一。現時亞洲各國分別設立不同的自貿協議,RCEP是集體升級,此後亞太區域內統一的貿易規則會降低進出口企業的經營成本。

 各國合作跨越艱難前路

 事實上,東盟與中國在資源、產業、市場需求及科技發展等領域都有不少的互補性。東盟國家的農產品及初級產品相對豐富,而中國的市場需求龐大,再加上日韓澳紐等地,這將有助提升區域內的整體貿易量。在科技與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區域深化整合預料亦會將更多投資轉向新興的高技術產業,令區域內的科技水平進一步提升。長遠而言,各國還需要加強科技合作與交流,進一步開拓多元化市場,避免相互間的貿易惡性競爭。全球經濟在疫情下已受到嚴重衝擊,各國更需要以合作的態度共同跨越艱難的前路。

 香港的定位是什麼?簽署RCEP後,企業都需要建立品牌及開拓市場,香港或要在區域發展策略中不斷調整定位。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和第二大經濟體,自然受益,而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代表之一,有意發展的企業更要把握機遇融入大灣區的建設。特區政府也可考慮推出政策協助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港資企業轉型,並吸引本地優秀人才進入大灣區發展。企業或要評估本身的優勢而重點展開產品創新研發,加強日後的跨區貿易,為區域經濟整合作準備。(城市智庫成員 孔永樂)

[責任編輯:徐麒釗]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