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大未來】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裏回望沉默的道釘

2021-04-18 13:27
來源:澎湃新聞

 鐵路的修建背景

 在首條跨洲鐵路建成以前,美國東部已經有了非常密集的鐵路網,但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幾乎是一片空白。美國東西部被崇山峻岭、浩瀚沙漠重重阻礙,沒有一條便利的陸上交通線路。在中美洲的巴拿馬運河開通之前,美國人從紐約到三藩市需要乘船繞行南美洲最南端,需耗時數月。

 最早提出建設跨洲鐵路的是一位名叫阿沙·惠特尼(Asa Whitney)的美國商人,他在1840年代初曾在中國生活,他提出在美國建設一條跨越北美洲大陸的鐵路,使美國東西部連接,同時縮短從美國到中國貿易的距離。

 經過近20年的國會辯論後,1862年,時任美國總統林肯批准了建設首條跨洲鐵路的法案,規定由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Union Pacific 簡稱UP)和加州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Central Pacific 簡稱CP)共同承建首條橫貫大陸的太平洋鐵路。UP的起點站是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CP的起點則是加利福尼亞州的薩克拉門托。

 1863年1月,首條太平洋鐵路正式動工。太平洋鐵路西線起點是加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市,在加州部分總長約 130 英里,雖然僅佔CP修建總里程的五分之一,但這裏有崇山峻岭,終年飄雪,是最難修的一段,我們的重走之旅也從這裏開始。 

 1864年底,當鐵路修到加州南部小鎮奧本的布魯默牧場附近時,遇上了一片難以逾越的高地。很多愛爾蘭籍白人勞工畏難離開。因為勞工嚴重不足,CP抱着試試看的想法,招募了少量華工。華工表現出卓越的能力,在不適合修建隧道的土石高地上,用簡陋的工具螞蟻啃骨頭般地把 20000多立方米的土石挖開並運走,開挖出一條約250米長、近20米深的通道。

当年布鲁默深槽火车通过时的景象和今天的样子。

 華工的勤勞苦幹和低薪快速改變了公司領導層的態度,決定大批使用華工,甚至遠赴中國廣東進行招聘,此後幾年內,華工成為太平洋鐵路西線建設的絕對主力,人數大約在12000人至20000人之間。

CP华工僱员的变动图显示,1865 年起大批华工参与修筑铁路。

 一位住在附近的當地婦女告訴澎湃新聞,她每天都能聽到和看到火車從這裏隆隆駛過。華工一個半世紀前參與修建的鐵路,今天依然在為美國人服務。 「中國人的辛勞工作,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 」當地歷史學家菲利普·薩克斯頓說。

 1866年,華工們開始挑戰工程中的又一個攔路虎,位於美國加州西拉內華達山脈西側,梗阻鐵路長達百里的懸崖峭壁。

 今天,從合恩角上每天駛過的從芝加哥開往三藩市的美國鐵路公司(Amtrak)招牌列車「加州微風號」仍將此地作為標誌性的風景點之一。

 從當年華工紮營的小城科爾法克斯(Colfax)出發,我們駛離高速公路,驅車從一條山路繞行,在山腰處下車步行,沿着一條崎嶇的土路往上爬了幾百米,經過一段小溪流後來到一處開闊平坦的空地,合恩角就在我們的正上方。

 有歷史學家對華工開鑿這段艱險通道的英勇精神作了如下敘述:「合恩角猶如一堵花崗岩石牆。它的下部是垂直光滑、深達1000英尺(合304.8米)的懸崖峭壁。百折不撓的華工腰繫繩索,身懸半空,用錘子和鋼釺先鑿出一條險峻的小道,然後再費勁地逐步向里擴展,開出一條行駛車輛的通道。」

 1867年秋天,華工開始了他們在中央太平洋鐵路建設中的最大挑戰:在內華達山脈挖掘15條隧道,其中大部分位於高海拔地區,總長度為1894米。傳統的黑火藥在堅硬的岩石中效果不大,鐵路公司的化學家在施工現場混合當時剛發明的烈性炸藥硝化甘油,但它非常不穩定且危險,造成多起意外事故。

 為了加快建設速度,華工決定從隧道兩頭同時掘進,並在中央打出一個豎坑,從坑中向兩個相反方向施工,他們就這樣從四個工作面同時挖掘,一天24小時不停輪流換班,13個月後終於打通了隧道。

 1867年是當地有紀錄以來最寒冷的冬天。施工總監斯特羅布里奇回憶說,「我們的營地經常被突如其來的雪崩所掩埋,有一次,二十名華工在雪崩中喪生,在春天發現他們屍體的時候,他們的手中還緊緊握著鏟子和鎬。」

 當年CP的攝影師在此拍攝了多張老照片,在華工建造的隧道上方,百年來一直挺立著一棵松樹,如今它卻垂下了90度,就像在給華工鞠躬致敬一樣。

 1868年下半年鐵路的修建從加州進入到內華達州,拉夫洛克是當時一個重要的中轉站,隨着鐵路的建設,開始有華人在這裏定居下來,1900年代初期當地的華人社區曾經非常繁榮。

 在附近的寞山(Lone Mountain)腳下,有一處華人墓地,這裏每個墓都沒有任何標記,惟有墓地旁樹立的鐵軌枕木見證著他們和鐵路的故事。多年來,當地一位名叫拉里·迪利奧(Larry DeLeeuw)的老人一直在保護著華人墓地,除去荒草並在墓地周邊搭建金屬圍欄,還按照華人的祭祀習俗砌了一個燒紙用的磚池。他對來訪的華人說,「哪天你們來這裏祭奠,哪天就是清明節」。

位於美国寞山脚下的华人墓地。

 1868年10月1日,第一列火車「冠軍號」行駛到溫尼馬卡。鐵路完工後很多鐵路華工及家屬來到這裏定居,形成了溫尼馬卡繁榮的唐人街。

 1911年9月辛亥革命前夕,孫中山在美國各地籌款期間,曾在這個小鎮住了一晚,募集到了3400美元。老照片裏孫中山背後華人祠堂掛著的製作精美的金漆鑲嵌牌匾,如今仍完好地保存在當地博物館裏。今天的拉夫洛克和溫尼馬卡幾乎已沒有華人居住,唐人街幾經變遷,也早已難尋昔日蹤跡,只有依然承載著來往列車的鐵路,記載著鐵路華工曾經的故事。

曾居住在当地的华人根据回忆绘制的百年前温尼马卡唐人街生活景象

 離開溫尼馬卡之後不久,鐵路進入帕利塞茲峽谷(又稱十英里峽谷),這裏是太平洋鐵路沿線最美的地方之一,日落時分的光景美不勝收。

 在峽谷西面入口,我們眺望當年華工營地的遺蹟,在抵達東面入口的時候,正是夕陽西下時分,一列滿載貨物的火車由西向東從不遠處隆隆駛過,我們揮手向它示意,司機拉響汽笛似在回應我們,深沉的聲音在峽谷中迴響了許久…

 普羅蒙特里

 1869年4月28日,在接近鐵路合攏點普羅蒙特里還剩最後14英里的地方,一場比賽開始了。

 當時,兩家鐵路公司老闆打賭,看誰能夠創下超過一天鋪軌7英里的紀錄。CP挑選了一批華工和愛爾蘭勞工,許諾如果完成任務, 工資將是平時的四倍。結果這些工人在一天工作了12 個小時,鋪軌總長度超過10英里。CP贏得了這場賭賽,然而,只有8個當時幹活的愛爾蘭勞工的名字被紀錄下來,所有的華工姓名都被隱去了。

10英里铺轨纪录终点標誌的老照片

 1869年5月10日,經過 2313天的奮鬥和流血犧牲,在猶他州的普羅蒙特里高地,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完成了 690 英里的鐵路建設,和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鋪設的軌道合龍了。但在紀錄最後一個道釘被敲下的完工慶祝儀式照片中,沒有一個華人的面孔,他們成為了「沉默的道釘」。

1869年5月10日铁路合拢纪念照片,上面没有一个华人的面孔。

 許多人認為華工實現了工程奇蹟,但他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沒有紀錄鐵路上任何工人的死亡情況。一些歷史學家根據工程報告,報紙文章和其他消息來源估計,約有2000多華人因雪崩、山體滑坡、爆炸、墜落、疾病和其他事故而死亡。

油画《我们建造了铁路,铁路成就了美国》。

 2014年的5月10日,在猶他州紀念美國首條跨洲鐵路建成145周年之際,主持人宣布,首先讓參加活動的華人入場合影,以作為對1869年那張勝利會師合影中沒有華人的「彌補」。2019年5月10日,在150周年的紀念儀式上,鐵路華工的後裔將發表演說,講述「沉默道釘」們的故事。

 在鐵路竣工後不到12年,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部分白人認為勤勞能幹的華工搶了他們的工作,在政客的煽動之下,美國政府於1882年通過了《排華法案》,這也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部針對特定種族的移民法。自此,開啟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排華運動,直到今日,對美國華人社區的影響仍未完全消失。

 《排華法案》直到1943年才被正式廢除,而直到1965年的新移民法頒布後,華人才得以再次真正自由地移民美國。

 2012年6月18日,在華人團體和華裔國會議員的共同推動下,美國國會通過正式決議,為曾經針對華人的歧視性法律道歉,但無任何賠償。

1880年10月13日3000多白人暴民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围攻约 400 名华人的住宅区,死伤多人,房舍财产损失惨重。

[責任編輯:徐麒釗]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