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和母親:兩代共產黨人的「約定」

2021-05-08 16:29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習近平的母親齊心,是抗日戰爭初期在太行烽火中投身革命並加入中國共產黨,而後奔赴延安的八路軍女戰士。

 習仲勛對妻子也讚賞有加,他曾對子女說:「你媽媽是個優秀的共產黨員!」

 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母親的言傳身教,為習近平樹立了榜樣。

 從習近平和母親的幾個故事裏,我們能深切領悟到母子之間的默契與「約定」。

 1939年3月,年僅十五歲的齊心在太行抗日烽火中參加革命,同年在反「掃蕩」鬥爭中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大的革命熔爐中鍛煉成長,樹立了共產主義理想。

 1943年,綏德的窯洞裏,齊心第一次看到掛在牆上的毛澤東主席為習仲勛同志題寫的「黨的利益在第一位」八個大字。那一年,她十九歲。

 2000年夏天,齊心回到郝家橋村看望鄉親。 來源《習仲勛畫傳》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齊心顧全大局,堅持在基層工作,默默奮鬥在組織安排的各個崗位上。

 後來,齊心這樣回想一生中兩段使她受益匪淺的經歷:一是在前方抗日根據地兩年,經受了戰火的考驗,抗大熔爐艱苦的戰鬥生活培養了我革命樂觀主義的情操,堅定了革命鬥爭意志,樹立了共產主義人生觀;二是在陝甘寧邊區農村做基層工作八年,在勞動人民的哺育下,和他們建立了深厚感情。

 同樣十五歲的年紀,1969年1月13日,習近平背起行囊,下鄉來到陝北梁家河成為一名知青,在這裏度過了7年的青春歲月。

 習近平曾在文章中寫道:「十五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二十二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着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

 那幾年,習近平感受著來自梁家河的溫暖,他跟鄉親們吃一處、住一處、勞動在一處,接受艱苦生活的磨鍊,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

 在梁家河,習近平曾先後書寫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1974年1月,習近平正式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那一年,他二十歲。

 知青歲月里,齊心親手給習近平縫製的針線包,一直陪伴著他。針線包上繡的「娘的心」三個字,是母子深情的凝結,是齊心革命生涯中對人民的無怨付出,是對孩子們奉獻國家的無悔支持,是飽經風雪始終不渝的初心。

 2021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毛竹山村考察時,同鄉親們親切交流。

 母子連心,對黨、對國家、對人民毫無保留、披肝瀝膽的赤子之心,是習近平和母親的「約定」。

 注重家庭教育的齊心影響著習近平整個的成長過程。她循循善誘,經常依照家裏的規矩給在外地工作、走上領導崗位的習近平寫信,告誡他「高處不勝寒」,並囑咐他要從嚴要求自己。

 廉潔自律是共產黨人為官從政的底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歷史新高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在談到領導幹部要始終做到心中有戒的問題時,習近平曾講過這樣一段話:「我們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幹事、為民謀利。要正確行使權力,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處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關係。」

 「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坦坦蕩蕩為官」,是習近平和母親的「約定」。

 「戰鬥一生,快樂一生,天天奮鬥,天天快樂。」這是習仲勛同志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是齊心自勉自勵、啟迪後人的人生感悟。

 齊心在中央黨校工作時,單位離家較遠,她和家人總是離多聚少。只有到了周末她才能搭乘公交車回家一次,到家已是晚上八九點鐘,星期日晚上還要趕回單位上班。

 但齊心卻從沒考慮過是否和孩子們多待上一會兒,甚至是否調換一下工作,離家近一些。那時,她心裏想的就是服從組織安排,不能耽誤工作,甚至孩子患了重病,她也沒有請過假。

 齊心把習仲勛叮囑她「工作好、學習好、一切事情都處理好」的話,當作人生的座右銘,同樣也以此勉勵習近平。

 2001年春節,齊心通過電話問候、叮囑習近平:「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對爸爸媽媽最大的孝心,這就是對家庭負責,也對你自己負責,這都一致的。」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夙夜在公、忘我工作是習近平最平常的狀態;風塵僕僕、馬不停蹄是他治國理政最真實的寫照。肩負著人民的信任和重託,習近平不知疲倦,兢兢業業,既是領路人,也是奮鬥者。

 2021年4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寧市廣西民族博物館外,同參加三月三「歌圩節」民族文化活動的各族群眾親切交流。

 「我說過,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中國人說話、中國共產黨說話、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說話是算數的。」總書記一席話振聾發聵。

 人民至上,保持一名共產黨人甘於「無我」、赤誠奉獻的奮鬥精神,是習近平和母親的「約定」。

[責任編輯:黃鶯]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