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貴金屬「落地」惠澤千家 呂堅:港府應推動大學專利產業化

2021-05-17 00:46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城市大學國家貴金屬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成立5年來,先後在《自然》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多篇開創性論文,研製出比超強鎂合金強度高10倍的超納鎂合金、廉價而可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高性能合金催化劑,向着「頂天(太空)立地(民生)」的目標邁進,也把綠色、節能、大眾化的理念加以落實。

 貴金屬材料中心所屬的城大工學院,研究實力高踞大灣區第一,是連續5年獲得的美國專利數量冠全港院校,去年專利收入為400萬美元。

 領導城大納米和新材料研究和應用的呂堅教授,負責多個領域工作:城大國家貴金屬材料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城大Z中國科學院納米材料與力學聯合實驗室主任。每星期,他都要穿梭校內三個實驗室進行指導工作,還得與深圳實驗基地密切聯繫。

 所謂貴金屬,包括黃金與白銀、白金(鉑)等,不止廣泛應用於首飾、鐘表,更是手機、電腦、汽車、化工催化以至航天器必備成分。

 倍升飾金硬度 前景被看好

 坊間所指的黃金,即所謂K金,是量度黃金純度的指標,通常分為24份,18K金佔24分之18,即3/4為純金,餘下1/4則混合其他金屬。城大貴金屬材料中心研製的24K金,硬度提高三至五倍。有別於打造硬金首飾常用電鍍而造成污染,該中心運用力學和物理學原理,新技術不涉物質電化學加工,完全符合環保原則。

 這個涉款千多萬元的研究項目,獲得政府創新科技署資助,一家本地大珠寶商更斥資1000萬元港幣支持,反映看好市場前景。該珠寶商在內地飾金銷售的每年營業額高達幾百億元人民幣。

 首創陶瓷4D打印可用於手機產品

 呂堅帶領團隊首創的陶瓷4D打印,可衍生一系列形狀相似又連續可變的結構,大幅增加催化劑效率和壽命。

 所謂科技以人為本,城大貴金屬材料中心研發的超納鎂合金,可用作生物降解植入物料,製成涂層加到膝蓋等人工關節,可延長使用壽命兼減低患者排斥風險,新材料既可用於生物醫療,亦適合製造亮面而耐磨的手機外殼,在汽車、飛機、高鐵等範疇也有可為。

 相對於3D打印只能一個圖紙對應一個結構,呂堅帶領團隊世界首創的陶瓷4D打印,運用相對簡單的圖紙設計,就可衍生一系列形狀相似又連續可變的結構,該技術可以製造貴金屬催化劑的陶瓷基體結構,大幅增加催化劑的效率和壽命。新技術有望應用於太空探索、航空發動機製造和手機產品,已試行於石碑等文物修復上。生物打印機打印的人造血管等器官軟件材料,未來更可是醫生做手術前下刀的關鍵參照,也可免二次開刀之苦。

 科研結合應用 鼓勵學生創業

 實踐出真知,創新在嘗試。呂堅帶領城大團隊不斷發掘貴金屬應用潛力,例如研製超高精準納米貴金屬探針,利用SERS(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幾分鐘就可鑒定真假化妝品、測出肉製品成分、抗生素和心血管病等等,又與廣州醫療檢測機構進行一項新冠病毒快速測試合作研究。

 「一個沒為病人看過病的醫生,一個沒做過工程的工學院畢業生,如何說得上成功呢?」呂堅問。他說城大校方鼓勵學生、校友使用城大專利並使之產業化,「創業啟動時給予資助,產業化成功了可以分成。」他指出大學專利是社會共同財富,建議特區政府主導和推動,讓創新產業成為香港社會的常態,這也是創科的動力所在。

 呂堅透露,當選深圳改革開放40年40人物的城大博士畢業生黃源浩,5年間把初創企業「奧比中光」變成獨角獸,還全額向深圳市政府交回所支持的幾千萬元資金。他相信這家少有的互聯網時代硬件公司將成就另一個產業佳話。(特約記者呂少群、記者文毅)

 (「港創科 創科港」由本報和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合作推出)

[責任編輯:靜文]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