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相信科學數據 克服「疫苗猶豫」

2021-05-20 00:31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本港疫情趨穩,昨(19日)已連續第3日零確診,「動態清零」看到曙光。不過周邊變種病毒疫情持續擴大,外防輸入壓力大增,防疫絕不可以絲毫鬆懈,而市民「疫苗猶豫」心理嚴重,接種率偏低遠未實現群體免疫,亦令當前的抗疫成果顯得脆弱。港人接種疫苗意欲不高,背後原因眾多,既有疫情緩和不覺得打針有迫切性,又有安全疑慮想「再看看」等,惟近日台灣疫情快速惡化,警示若疫苗接種率不足,無法構築免疫屏障,無論前期防疫工作做得多好,隨時都可以「一鋪清零」;疫苗安全亦要以科學為本,新冠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召集人劉澤星昨公布一系列數據,證實接種疫苗安全可靠,理據堅實充分,市民應當相信科學數據,克服「疫苗猶豫」,盡快接種,為香港早日走出疫情同出一分力。

 自2月26日展開新冠疫苗接種計劃以來,截至18日晚,本港接種突破200萬劑,當中超過119萬人接種第一劑疫苗,佔可接種人口約18%;完成兩劑接種的有逾81萬人,佔可接種人口約12%,距離達至群體免疫仍有一段頗長距離,情況並不理想。政府早前「谷針」,提出「疫苗氣泡」策略,將接種疫苗與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掛鈎,增加接種的誘因,是負責的做法。遺憾的是,很多市民仍處於觀望狀態,不少人過於關注疫苗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影響接種的意願。

 市民關注「針後反應」而裹足不前,可以理解,不過看待疫苗安全問題始終要講科學。數據顯示,截至16日,本港曾接種入院後死亡個案,每1萬人有0.27宗,沒有接種而入院死亡的個案,每1萬人有13.61宗;曾接種及未曾接種而患急性中風或死亡個案,每1萬人中分別有1.51宗及5.82宗;曾接種及未曾接種而出現冠心病的個案,每1萬人中分別有0.53宗及2.69宗;接種後出現異常事件報告,佔千分之1.5,且絕大部分症狀輕微。在同一時間段,無接種者出現中風、冠心病以至死亡等的比率,較接種者更高,足見有人注射後出現極少數的嚴重副作用,並不能與接種直接關聯,很有可能是巧合,而專家委員會評估多宗個案,未有發現任何死亡個案與打針有因果關係,亦未有證據顯示打針會增加死亡或流產風險。事實上,新冠疫苗在獲准使用前,都須經過多期實驗,且有專家嚴格把關審視臨床數據,程序嚴謹以確保疫苗整體安全,市民要理性客觀,相信權威專家的判斷,毋須過分憂慮,更不要自己嚇自己。

 科學證據顯示,科興和復必泰疫苗預防病毒的裨益高於風險,除非有明顯禁忌症,其他人士都適合打針,研究亦顯示,兩款疫苗對變種病毒依然有效。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控疫措施,在變種病毒面前,不能有任何僥幸心理,台灣疫情之所以一發不可收拾,除了防疫鬆懈,亦與疫苗供應嚴重不足,以及島內民眾自認處境「安全」無須打針,導致低接種率有關。教訓就在眼前,正如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香港再嚴防也終有抗疫疲勞的時候,廣泛接種疫苗才是關鍵。本港有足夠疫苗,比起台灣急找疫苗要好太多,市民應打盡打,不要再猶豫觀望了。(圖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靜文]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