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新疆 > 特别报道

充滿神奇魅力的吐魯番

2015-07-16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疆紀行」采訪團的8名記者,從烏魯木齊出發,向吐魯番地區進發。在180多公里的行程中,采訪團沿途采訪了達鹍古城、鹽湖、坎兒井博物館、火燄山和葡萄溝。

  「吐魯番」為突厥語,其意為「富庶豐饒之地」。天山山脈與塔克拉瑪干沙漠之間這片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包含了西域風物的全部經典。香港商報記者 林楠

  吐魯番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是一部厚重的歷史畫卷,這里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使用過18種文字和25種語言,是世界上神聖、神奇、神秘、神異的地方。吐魯番神聖,是東西方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四大文化體系的交會點,絲路、民俗、建築、葡萄、綠洲、生土和坎兒井等多種文化在這里融合,形成了豐富多元、開放包容、博大精深的吐魯番文化。吐魯番神秘,這里有悠久的歷史和玄奘故事、《西游記》、葡萄溝等美麗的傳說。有號稱東方巴比倫的交河故城、西域三十六國第一大都市遺址的高昌故城,均已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吐魯番神奇,這里氣候條件獨特,是世界上最熱、最乾、最低有人居住和最甜的地方,是風、光、熱、礦等新能源和礦產資源富集區,有天然資源和強大電網支持優勢,為發展新型工業化奠定了基礎。這里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已建成「鐵公機」綜合立體大交通網,為葡萄、哈密瓜、反季節蔬菜等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太陽能發電和熱能利用提供了有利條件。吐魯番神異,這里出土文物古籍、文化遺址眾多,自然風貌獨特、民俗風情濃郁,有特色美食、瓜果特產和民族歌舞,發展旅游等第三產業優勢獨特。

  近年來,吐魯番地區不斷優化投資發展環境,在收費減讓、財政扶持、土地供應、手續辦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投資優惠政策,具有「資源富地、成本洼地,產業高地」的優勢,為投資企業和客商創造宜商、宜游、宜業的環境。

  葡萄節彰顯絲路文化底蘊

  8月20日,第二十三屆中國絲綢之路吐魯番葡萄節在吐魯番市舉辦,汲取前22屆葡萄節成功經驗,融入市場化運作元素,加大群眾參與性,加快節慶戰略轉型,努力打造葡萄節的升級版。

  本屆葡萄節主要特點:一是彰顯絲綢之路文化底蘊。按照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要求,以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成功「申遺」為契機,聯合絲綢之路沿線城市舉辦吐魯番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暨吐魯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搭建國際文化交流平臺,建立與絲綢之路沿線城市旅游、文化和經濟發展合作聯系,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文化先行區,確定吐魯番市為吐魯番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暨吐魯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永久性會址。二是弘揚絲路文化精神。結合吐魯番特色旅游資源,把吐魯番最具特色的民間文藝節目呈現在國內外觀眾面前。三是凸顯葡萄與葡萄酒產業。依託吐魯番葡萄產業,舉辦百種葡萄展示、評比和吃葡萄比賽等活動。四是實現旅游文化深度融合。五是打造招商引資高端平臺。利用葡萄節推介吐魯番旅游文化產業園區建設、A級景區質量提升、文化演繹和招商引資工作,實現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目的。六是群眾廣泛參與讓群眾受益。

  坎兒井 中國古代偉大工程

  在吐魯番坎兒井民俗園,記者們領略了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的這項偉大發明創造。這條始建於400多年前、長達十幾公里的坎爾井,由豎井、暗渠、澇壩四部分組成。豎井,主要是為挖暗渠和維修人出入出土用的。暗渠是坎兒井的主體,明渠,就是暗渠出水出到農田之間的水渠。澇壩,就是暗渠出水口,修建一個蓄水池,積蓄一定水量,然后灌溉農田。

  吐魯番坎兒井民俗園,該景點位於吐魯番市牙兒鄉,距市中心僅三公里。民俗園包括坎兒井、坎兒井博物館、民俗街、民居賓館、葡萄園等。它將具有悠久歷史的坎兒井和最具民族特色的庭院式民居賓館融為一體,既能讓人們參觀有400多年歷史的坎兒井及其歷史發展過程,又能了解維吾爾族民俗情況,在極具民族特色的維吾爾族式民居賓館中住宿,是當今中國最具民族特色的集參觀、觀賞、購物、度假為一體的旅游景點。

  火燄山 因《西游記》成傳奇

  火燄山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因神話《西游記》而聞名。古書稱之為「赤石山」,維吾爾語稱「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由紅色砂巖構成,東起鄯善縣蘭干流沙河,西至吐魯番桃兒溝,形成一條赤色巨龍,東西走向,橫臥於吐魯番盆地中,全長98公里,南北寬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在鄯善縣吐峪溝附近,海拔831.7米。

  火燄山是全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達47.8度,地表最高溫度在70度以上。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尚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葡萄溝、桃兒溝、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在這些溝谷中,綠蔭蔽日,風景秀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

  吐魯番的葡萄醉人

  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疆紀行采訪團來到了慕名已久的吐魯番葡萄溝。方圓數十平方公里的葡萄溝,到處是濃密茂盛的葡萄架,到處是香甜的葡萄。然而,葡萄溝周圍的大片土地,卻幾乎寸草不生;葡萄溝附近的火燄山,更是乾熱得令人生畏。在同樣特別乾旱的氣候條件下,為什麼葡萄溝能夠獨自如此富有生機?當地農民的介紹,解除了記者心中的疑團:葡萄溝是靠天山雪峰融化的冰雪水來澆灌的。果然,記者在葡萄溝民俗園的大片葡萄架下發現,一條幾米寬的水渠中,源源不斷地涌來海藍色的清水。遠望天山主峰,白雪皚皚,晶瑩閃亮。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就修建起渠道,把雪山上融化的雪水引到葡萄溝,成就了葡萄溝延續幾千年的葡萄產業。

  據吐魯蕃地區新聞辦主任孫世鋒介紹,葡萄溝位於吐魯番市東北13公里的火燄山峽谷中,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約0.5公里,最寬處2公里。葡萄溝滿溝全是層重疊顯示疊的葡萄架,花果樹木點綴其間,村舍農家錯落有致,山坡高處還有許多空心土壘砌的專門晾曬葡萄干的「晾房」,也叫「蔭房」。葡萄溝現有葡田近500公頃,主要種植著名的無核白葡萄、馬奶子、喀什哈爾、黑葡萄、比夾乾、梭梭葡萄、紫葡萄等數十個葡萄品種,年產鮮葡萄600萬千克,葡萄乾300多噸。這里的無核白葡萄乾鮮綠晶亮,酸甜可口含糖量達31%,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被稱做「中國綠珍珠」。在葡萄溝深處,專為中外旅游者修建了一處占地數千平方米的葡萄游樂園,甜蜜的葡萄,醉人的歌舞,令人心曠神怡。

  據《史記大宛列使》和《漢書西域使》記載,早在二千多年前,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就發現這里種植葡萄,并將其引人內地。《明史西域使》說此地「有桃李棗瓜葫蘆之屬,而葡萄最多」,《西域聞見錄》記載吐魯番「土產麥、谷、胡麻,而甜瓜、西瓜、葡萄種類最多,無不佳妙,甲於西域」。

  在葡萄溝,記者們看到的是葡萄,品嚐的是葡萄,當地人考慮的,是卻是葡萄旅游產業。葡萄溝作為國家4A級景區,已越來越成為中外游客的首選景點。但是,吐魯番地區政府并不滿足於現狀,他們說,盡管葡萄溝早已享譽國內外,但目前自然生態的保護現狀仍然不盡如人意。近期已經引進近3000萬元資金,科學發展葡萄旅游產業,重在保護生態環境,將使這種情況得到較大改善。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