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武漢有望成為內陸首個自貿區

2015-10-20
来源:楚天金報

  圖為:探訪東湖綜保區保稅展示交易中心(記者曹大鵬攝)

  □本報記者劉曉杰

  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

  自開埠以來,憑借著天賜的水陸稟賦,大武漢素來就是內陸最為重要的商業重鎮之一。

  昨日,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武漢自貿區總體方案研究,已正式得到國家商務部專家組審議通過。這意味著,歷經一年多的艱苦籌備,大武漢離內陸首個自貿區又近了一步。

  背景

  自貿區推動武漢“貨通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濟形勢復雜的當下,今年前三季度,湖北省外貿總值1848億元,同比增長5.7%。其中,在全國出口下行的情勢下,“湖北造”更是逆勢增長14%。“依托長江黃金水道等國家級戰略,武漢擁有相當的優勢。”在接受楚天金報記者采訪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表示,作為一種更加開放的形態,自貿區建設能顯著推動地區經濟的外向型程度,“這也是目前湖北省最為缺乏的”。

  毫無疑問,依托東湖綜合保稅區、東西湖保稅物流中心、武漢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三大保稅區整體聯動效應,大武漢離“貨通天下”的昔日盛況將越來越近。

  聚焦

  武漢方案通過商務部專家審議

  實際上,湖北省在申報自貿區方面的工作可圈可點。

  早在去年7月,以光谷為急先鋒,湖北省通過申報自貿來全面倒逼改革,目前,東湖高新區先行先試啟動工作事項完成率已達90%。

  10月14日,在“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新聞發布會上,省商務廳副廳長袁亞杰透露稱,借鑒沿海做法,湖北省成立自貿區申報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商務廳。

  湖北武漢自貿區總體方案研究,已順利通過商務部專家組審議。這意味著,大武漢申請內陸首個自貿區邁出更堅實一步。

  據悉,根據自身優勢及基礎條件,方案建議突出沿江開放和創新驅動兩大特色,武漢自貿區旨在建設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內陸地區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領區和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示范區。

  許多企業盼自貿區帶來利好

  此外,武漢自貿區總體方案還有12頁展示政策措施,125個改革事項中,85項為武漢自貿區創新舉措,占68%,“顯示武漢爭創內陸自貿區的力度和決心”。

  不過,在葉青看來,依靠保稅區等現有載體,在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等國家戰略背景下,武漢申報自貿區擁有自身獨特優勢,“和上海、深圳等相比,還要繼續在軟環境上做功課”。

  很顯然,“自貿區”早就是湖北省許多企業的期盼所在。

  作為國內生物診斷制劑出口領軍企業,總部位于光谷,武漢生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華權高坦言,對武漢申請自貿區充滿期待,“產品在搶占海外市場中更有優勢”。

  探訪

  買外國貨便宜兩成

  位于光谷東南,沿高新六路東行數公里,便是東湖綜合保稅區所在。

  方圓5.41平方公里,作為湖北省首個、中部第二個集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口岸物流、保稅服務等功能為一體海關特殊監管區,東湖綜合保稅區也即所謂的“關外福地”。“現在不需要排隊,但必須上午就來,否則買不到。”昨日,在光谷保稅展示交易中心一樓大廳,家住關山的李女士說,自己基本每周會來逛一次,“品種多,價格也不算貴”。

  確實如此。

  在現場,楚天金報記者看到,特色水果、母嬰用品、紅酒、化妝品、電器和保健品等琳瑯滿目的“外國貨”,堆滿了整個交易中心一樓大廳的貨架。“一般情況下,要比市場售價便宜10%到20%。”中心經理吳軼斌告訴記者,以一款德國原裝凈水機為例,以前進口要從上海報關入境,再通過水運或車運送到武漢,“現在直接從武漢港運到綜保區,節省不少物流成本。”

  將建126畝“洋貨”集散中心

  據介紹,綜保區一期面積4000平米,主要引進歐美、日韓、東南亞和澳洲等33個國家和地區的商品,除在繁華商圈開設“分店”之外,還將建設約126畝的進口商品貿易集散中心。“總面積5.4平方公里。”東湖綜保區相關負責人告訴楚天金報記者,不僅是我省首個,目前,該區也是內陸地區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的“關外福地”。

  按照規劃,以保稅加工為主業,集保稅物流、口岸物流和保稅服務等功能為一體,到2017年,東湖綜保區累計固定資產投資額將達1000億元,協議外資總額有望突破百億美元。

  影響

  “湖北造”通關成本減少1/4

  毫無疑問,不僅惠及市民生活還惠及企業,企業才是最大受益者。

  “保稅就是保有征稅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稅學教授葉青告訴記者稱,作為一種更加開放的形態,保稅區能夠顯著推動地區經濟的外向度,增加我省外貿企業的競爭力。

  作為東湖綜保區首批入駐者,深圳市濟陽鴻通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肖亮國坦言,企業財務成本明顯降低,“以前要求清關期限15天,現在是2年內,大大減輕公司資金周轉壓力”。

  同樣,據中外運空運湖北分公司總經理江波介紹,通過東湖綜合保稅區,出口貨物在家門口完成報關,“每個40噸集裝箱比原來少花2萬元”。

  “綜保區相當對外口岸。”東湖綜保區相關負責人對楚天金報記者介紹稱,目前,區內企業通關成本較之前能減少1/4,“今年,將列支不少于1.1億元支持開放型經濟”。

  保稅區多點開花

  據了解,作為我國唯一一家位于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內的綜合保稅區,目前,東湖綜保區注冊公司123家,其中,不乏富士康、中外運、人福醫藥等創匯大佬級企業。

  無獨有偶。規劃用地12.7平方公里,作為華中首個封關運行的“關外福地”,東西湖保稅物流中心亦可圈可點,“為我省及周邊9省市的100多家出口企業,省下物流費用2億元”。

  位于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封關運行14年來,武漢出口加工區已形成以汽車及零部件為主,食品飲料、機械、和電子等多元格局,“正與陽邏港聯合申報綜合保稅區”。

  一切都源自于企業需求。

  昨日,楚天金報記者從武漢海關獲悉,前三季度,我省外貿進出口增長加快,尤其是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方式進出口25.5億元,猛增6.4倍。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