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苏 > 特别报道

對接一帶一路 力建海產品國際貿易中心

2015-11-02
来源:香港商報

  江蘇海門市海門港新區

  對接一帶一路 力建海產品國際貿易中心

  【香港商報網訊】海門港新區位於上海市以北,江蘇省海門市境內。北攬黃海、南倚長江,東接呂四港、西連洋口港、南靠上海港。隔海與韓國、日本相望,隔江與上海蘇南相依,是蘇中、蘇北接軌上海的最理想橋頭堡。近年來,海門港新區以江蘇沿海開發、「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實施為契機,充分發揮交通區位及資源優勢,成為海門市全力打造的重要經濟增長極,新區以港口建設為龍頭,按照「以港興工、以工興城、港城聯動」的總體開發戰略,一個以海港新城、現代工貿中心、生態旅游中心、港口物流中心、漁獲集散中心、現代農業中心「一城五中心」為框架的現代化港口新城正在快速崛起。香港商報記者趙振樺宋璟

  躍升最「活」增長極一類開放口岸成功獲批,國際海產品貿易中心、東灶新河江海河聯運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進,總投資超10億元的海底光纜、德晉包裝材料等一批大項目紛紛集聚……昔日的小漁港,如今已經成為海門最具潜力、最具活力的增長極。海門港新區作為海門建設江蘇沿海先行城市的前沿陣地,牢牢抓住長三角一體化、江蘇沿海開發、南通陸海統籌等發展戰略帶來的巨大機遇,以創新的理念建設港城,以創新舉措發展產業,尤其是行政區劃調整,海門港新區發展空間進一步增大,推進「一城五中心」的力度更大,一個充滿活力的魅力港城、實力園區正在加速崛起。今年1至8月份,海門港新區工業應稅銷售、入庫稅金均保持兩位數增長,成為海門乃至江蘇沿海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面向大海構築大平台

  近年來,海門市委、市政府和海門港新區始終以建成港口開發為龍頭,以創新的理念突破開發的一個個瓶頸,讓眾多的不可能變為現實,進而取得海門沿海開發區實實在在的發展實效。海門充分抓住沿海灘涂圍墾機遇,建設了3個內挖式港池,并將內港池近岸岸線定在5萬噸級通航能力上,讓深水岸線從3.6公里一下子拉長到25公里,還獲得了3萬畝的腹地資源,為臨港產業發展提供了最寶貴的土地資源。如今,南通沿海第一個5萬噸級通用碼頭建成,并順利開通了南通沿海第一條集裝箱航線,去年貨物吞吐量突破250萬噸,今年將達到500萬噸。江海河聯運是海門放大沿海岸線資源的又一個創新之作。隨著南通沿海第一個5萬噸級通用碼頭竣工投運,海門市委、市政府和海門港新區將南黃海與通呂運河連接起來。目前東灶新河建設全面啟動,套閘工程已經竣工,標誌著海門深水大港走向海河江聯運新時代,開啟了南通乃至江蘇沿海開發的新征程。生態濱海新城是海門前瞻性思維之作。海門港新區在推進沿海開發中,始終堅持「一城五中心」,一座文化新城、旅游新城和生態新城正在揭開她神秘的面紗,逐步展示在世人面前。

  面向上海聚集大產業

  面向上海,集聚大產業,是海門港新區發展的重中之重。近兩年來,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海門港新區實施由「打基礎、修跑道」向「聚產業、快見效」跨越,主攻大項目,培育大企業,讓潜性優勢迅速轉化為顯性優勢。海門港新區在發展產業中堅持三次產業聯動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輪驅動」,充分依託臨港優勢,大力發展臨港型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海門港新區已成為大企業首選之地,央企、國企、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項目超過10家。

  面向創新招引高人才

  沿海開發區,人才是關鍵。近年來,海門港新區在推進沿海開發進程中,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打造人才集聚平台,構築人才創新創業環境,以人才的大集聚,推動產業大發展、活力大提升。海門港新區著力打造科技創業園,引進海內外科研單位和高層次人才入園創新創業創造,加快構建特色區域創新創業創造體系和現代產業體系。目前,新區共匯聚了碩士以上學歷人員100餘名,其中,國家級重點人才3名,省級重點人才20多名。在推進人才引進的同時,新區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實施產學研合聯姻。幾年來,共有1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10多家省級或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在新區投資創業。

  海產品國際貿易中心:打造國際海產品工貿基地

  2013年11月,江蘇省商務廳、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聯合下發批文,批準海門市海門港新區設立「江蘇(海門)海產品國際貿易中心」。據悉,江蘇(海門)海產品國際貿易中心總規劃占地約9420畝,總投資約100億元,規劃在東灶國家級中心漁港和蠣岈山國家級海洋公園平台建設基礎上,設立漁獲交易區、倉儲冷藏區、漁獲加工區、保稅物流區、配套發展區、辦公服務區和休镕漁業風情區七大功能板塊。通過藉助口岸開放、財稅減免、配額指標、通關便利等政策扶持與配套服務,將項目逐步打造成為江蘇遠洋漁業的典範基地、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國際性海產品加工貿易集散基地。其中一期核心開發區1942畝,其餘為預留發展區。

  中心總體規劃:

  為策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中心已委託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完成項目專題研究,規劃總面積約7120畝,中心總規劃面積約7120畝,其中一期核心開發區C區占地2300畝,重點建設東灶國家級中心漁港、冷鏈加工流通區、漁獲保稅倉、管理機構辦公區等功能板塊。中心二期分為A區和D區,A區占地560畝,劃分為漁船補給、漁獲交易、休镕漁業區和網箱堆場4個區塊。D區占地面積1280畝,劃分為綜合保稅區、海產品加工區、海產品冷鏈物流區、項目總部經濟區、漁業裝備制造區五大功能區塊。中心三期分為B區和E區,規劃為海產品精深加工預留發展區。

  優惠扶持政策

  平台建設

  1、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建設。海門港新區已正式獲批國家一類口岸,允許外籍人員、貨物直接出入國(關、邊)境,充分發揮溝通江海的特殊區位優勢,拓展港口服務功能。2、設立綜合保稅區。先期省級層面設立海產品保稅倉,后期實現海產品保稅加工、保稅倉儲、國際采購與配送、國際轉口貿易等方面功能,享受稅收、海關、國檢、外匯、外經貿等方面的優惠政策。3、設立遠洋漁獲貿易專屬開放區。開辟台灣漁船專用停泊點,并加掛「省級遠洋漁船停靠基地」,允許台灣籍從事遠洋漁業的捕撈船與運輸船直接靠港作業,并在專屬開放區內從事漁獲相關產業。

  通關流通

  1、口岸聯檢機構在海門港新區均設立分支機構。協調各部門運行機制,強化海關、商檢、邊檢、海事一體化監管模式建設,為海產品中心發展提供綠色便捷通關服務。2、建立遠洋漁獲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圍繞項目建設的共性需求,整合各類資源,提升漁獲交易信息化水平,扶持國際遠洋漁獲跨境電子交易平台建設,創新開展遠洋海產品拍賣和期貨交易業務。3、中心申請納入全國鮮活農產品流通創新重點單位。按照《商務部關於加快推進鮮活農產品流通創新的指導意見》,中心向國家商務部申請納入流通創新重點聯系單位,扶持企業創新商品流通。

  財稅優惠

  1、中心落戶企業納入江蘇省「沿海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項目。按照江蘇省出台的《關於促進沿海開發的若干政策意見》要求,中國(海門)海產品國際貿易中心已列入江蘇省年度重大項目計劃,新區及省財政給予落戶企業專項資金支持。2、免徵遠洋水產品增值稅。對在中國(海門)海產品國際貿易中心內銷售在國外海域捕獲自捕水產品(及其加工制品),視同國內產品不徵收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3、給予標準化漁船更新改造資金補貼。對符合條件的漁船標準化更新改造給予資金補貼,以提高漁船生產性能,增強從事外海和遠洋漁業捕撈的生產能力。對漁船新增通訊導航系統、識別系統等安全生產設施設備給予相關資金補貼。4、扶持海產品項目建設用海審批。為落戶企業在漁港航道、遠洋漁業碼頭等基礎設施、海產品加工貿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建設用海審批。

  「企業聚才」工程

  對來海門投資創辦科技型生產企業和現代服務企業,企業主導的產品和服務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擁有技術發明且有自主知識產權或掌握高新技術核心產品,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能夠填補國內空白或引領相關產業發展,技術發明成果被企業應用,市場潛力較大,能產生重大經濟效益的工程技術領軍人才(團隊);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來海門創業,對獲得國家「千人計劃」、江蘇省「雙創引進計劃」、「企業博士集聚計劃」資助的創業人才均提供相應的創新創業啟動資金,并提供科技金融服務。

[责任编辑:郑婵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