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苏 > 商报专稿

蘇港澳已建立成互利共贏的區域合作關系

2016-01-26
来源:香港商报

  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代省長石泰峰在寧會見港澳臺媒體代表團

  蘇港澳已建立成互利共贏的區域合作關系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盧少明、杜林、戎子吟報道:1月24日下午,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石泰峰在南京共同接見了來寧采訪的港澳臺媒體代表團。羅志軍表示,香港地區是江蘇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澳門是江蘇與葡語國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在蘇港澳合作方面,已建立起互利共贏的區域合作關系,同時多舉措推動蘇臺交流合作向更高水平發展。

  “十二五”成果豐碩 順利完成各項目標

  羅志軍介紹,“十二五”期間,江蘇省地區生產總值五年平均增長9.6%,連續突破5萬億元、6萬億元、7萬億元三個臺階,人均GDP達到8.8萬元。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去年仍然實現了8.5%的增長。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去年第三產業占比達48.6%,超過第二產業2.9個百分點,實現歷史性突破,初步形成“三二一”現代產業結構。去年規上工業總產值15.3萬億元,居全國第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40%,對經濟的支撐作用逐步增強。農業現代化水平繼續提升,農業增加值全國第三,糧食產量全國第五。

  羅志軍表示,在區域發展上,全國有東、中、西問題,江蘇有南、中、北問題。近幾年,江蘇堅持分類指導、“一市一策”,促進蘇南提升、蘇中崛起、蘇北振興。蘇中、蘇北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連續多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逐年提升,五年間提高2.6個百分點。全省城鎮化率達到66.5%,城鄉發展一體化步伐加快,特別是近五年,對全省18萬個自然村進行整治,有力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條件,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和城鄉資源要素有效流動,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普遍稱贊。城鄉區域發展的支撐條件不斷改善,現在高速公路總里程達4541公里,每個縣都可在30分鐘內上高速,行政村客運班車實現全覆蓋,鐵路干線里程2755公里。

  羅志軍直言,發展中江蘇也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情況下,江蘇經濟也受到影響,國內外市場需求減弱,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一些企業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由于土地資源少、環境容量小等客觀因素,江蘇綠色發展任重道遠。對這些問題,將采取針對性措施,切實加以化解。

  繼續強化港澳臺地區合作

  談及與港澳臺地區的合作,羅志軍告訴記者,香港地區是江蘇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澳門是江蘇與葡語國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在蘇港澳合作方面,已建立起互利共贏的區域合作關系,2011年以來江蘇省各級在科技、文化、教育、旅游、醫療衛生、金融、人才培訓、公務員交流、社會管理等領域,與港澳特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簽署了31個合作框架協議(備忘錄)。香港地區已成為江蘇省的第一大引資來源地、第二大出口地。江蘇與澳門的合作不斷拓展,正在與特區政府協商,積極推進蘇澳合作園區建設。近幾年,江蘇先后舉辦了“蘇港澳青年精英論壇”、“江蘇-澳門?葡語國家工商峰會”、“江蘇澳門周”等活動,拓展交流合作領域。

  據悉,蘇臺兩地歷史淵源深厚,人緣相親、文脈相連,人員來往頻繁,各領域交流合作十分密切。江蘇是臺商在大陸投資最多、臺資企業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臺商赴大陸投資的1/3在江蘇,蘇臺兩地貿易額占到兩岸貿易總額的近1/4,江蘇吸引臺資連續10多年在大陸保持第一位。目前江蘇有8個機場、12個港口開通對臺直航,是大陸對臺直航點最多的省份;有5個城市開放赴臺個人游,數量位居大陸第一。特別是,兩岸企業家峰會連續舉辦多屆,成為兩岸最有影響的企業家交流平臺;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建設不斷提速,質量和效益初步顯現。我們提出打造“四個新高地”(臺資產業集聚新高地、臺企創新發展新高地、臺商投資環境新高地、兩岸交流交往新高地)、推進“八個共同”(共同推動蘇臺產業深度合作、共同促進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共同深化蘇臺科技創新合作、共同拓展對外開放新空間、共同探索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建設、共同助力臺灣青年圓夢江蘇、共同推進蘇臺全方位交流交往、共同構建兩岸同胞精神家園)等舉措要求,進一步推動蘇臺交流合作向更高水平發展。

  羅志軍說,江蘇十分重視維護在蘇投資的港澳臺同胞的合法權益,全面落實惠及港澳臺同胞的各項政策措施,先后制定出臺了《保護和促進臺灣同胞投資條例》、《保護和促進香港澳門同胞投資條例》,兩個《條例》在全國都是最早的,努力為投資江蘇的港澳臺同胞提供更好的服務、更優良的環境。

[责任编辑:罗强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