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新闻

同舟共济强联手 打造临床新引擎

2016-12-1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訊】記者趙啟東 唐勇平 齊寧報道 :湖南株洲市中心醫院,一座擁有全國一流的硬件設備,云集了株洲市最多的衛生醫療拔尖人才的醫院,一座擁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國家、省、市級重點學科,亦是亮點紛呈的公立醫院改革“株洲模式”的踐行者。

院長蔡安烈會見外國專家

  引進了與國際尖端技術接軌的高科技醫療設備,同時,與中國前沿的一流醫院合作,始終站立在各種疾病治療的最前沿,株洲市中心醫院忠誠地精心服務著這座城市及方圓三百里每一位前來求醫的患者。

  株洲中心醫院院長蔡安烈告訴記者,這幾年,株洲市委、市政府在公立醫院改革方面,積極探索,打造出了公立醫院改革“株洲模式”,造福了株洲百姓。目前,株洲市公立醫院已進入“深水區”,公立醫院改革關鍵是要做到三個回歸: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醫生回歸看病角色、藥品回歸治病功效。目前,公立醫院既要承擔著公益性職責,又面臨著市場競爭講效益,如何化解這個難題,是每一個有責任心院長的不二選擇。

  蔡安烈告訴記者,同舟共濟強聯手 打造臨床新引擎,唯其如此,我們方能因勢而動,順勢而為。

強強聯手簽約儀式

  借力“湘雅院系”實現強強聯手

  “南湘雅,北協和”,這句話在中國醫學界流傳了近一個世紀。湘雅,是中國西醫的策源地,建院比協和還早。在歷時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湯飛凡等株洲籍醫學界先輩前仆后繼,代代相承,以高尚的醫德澤被大眾,以精湛的醫術救困扶危,開創了中國西醫的教育體系,鑄就了赫赫有名的醫學品牌。

  2015年12月 25日,在株洲深耕62年的市中心醫院加入湘雅院系,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附屬株洲醫院應運而生,在全省市(州)級醫院中尚屬首家。這無疑是湖南醫療行業一次特別的握手、大膽的嘗試,在株洲實施新醫改五年取得輝煌成果之時,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從此,株洲的老百姓看病再也不用去遠方。

  因勢而動,順勢而為。“期頤”之年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花甲”之齡的株洲市中心醫院,歷經一年時間的醞釀與磨合,最終雙方強強聯手,實現合作共贏。

  強強聯手,猶如增加了一艘突擊能力極強的驅逐艦,不僅打造了省內首個區域醫療聯合體,同時也實現了湘雅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而株洲市中心醫院是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于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位列全國“中國地市級城市醫院競爭力”百強。不僅是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還是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絡醫院。

  蔡安烈告訴記者,協同發展應該強調的是穩步推進,實現多方共贏,此次合作是醫院“靠大聯強、高位對接”戰略思路的延續,也是繼市中心醫院打造“湘雅名醫舒暢教授工作室”后又一次深入的全面對接。我們醫院的發展戰略是‘靠大聯強、高位對接’,通過院際合作,與國內頂尖的醫院實現高位對接,建立常態化的互動交流機制,借助‘巨人之手’,迅速彌補醫院學科建設中的技術短板問題。

  “三個中心”顯神通

  2015年,株洲市中分別與北京市阜外醫院、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第二軍醫大學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簽署合作協議,成立了心臟中心、肝膽胰中心和腦血管病中心。

  成立了學科中心辦公室,由院長親自掛帥,設專人負責“三個中心”與工作室事務的統籌協調,同時參與專科建設的監督、檢查、評估。

  制定了學科中心管理制度,學科中心辦公室日常工作制度,專項資金管理制度,建立了“三個學科中心”高層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術梯隊建設等具體規劃。目前,三個中心門診區域相對獨立,均設立配套功能檢查室。

  保證專款專用,遵循“突出重點,保證必需,注重實效”的原則,將專項資金用于科研、新技術和項目的開展,人才培養、設備購置、技術合作與交流等方面。

  據統計,三個學科中心成立以來,醫院新增支出合計4479萬余元(包括醫學成果方面6.6萬,設備購置3874.2萬余元,技術交流394.57萬余元,人才培訓155.27萬余元,其他支出48.36萬余元)。

  通過大師領銜,迅速提升學科建設水平。“三個中心”每月均有國內頂尖醫院的客座教授來院坐診、手術、講課、教學查房。舒暢教授、董強教授、楊甲梅教授等共20余名客座教授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130余次,共接受門診咨詢1100余人次、指導手術120臺次、講課60次、查房及疑難病例討論130例。

  至今,三個中心共選派133人次分別赴英國、法國、香港、北京、上海、廣州、長沙進修培訓,其中14人次到合作醫院進修,涵括心臟介入、心臟重癥、胸外、腦血管病、肝膽胰外科、護理、麻醉等多個領域。鼓勵和支持醫務人員,尤其是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參加國內外高水平的學術會議, 2015年8月派出13人赴北京參加全國心臟大會、派出2人參加在上海舉辦的第19屆國際胰腺病學會年會等等。2015年10月心臟中心還派出一名醫生赴美國內華達醫院進修。通過學習交流,醫院及時掌握了國內外各專科的前沿知識與技術,使專科水平得到較快提升。

  目前,心臟中心成功的開展了房顫射頻消融技術、冠脈外科、重癥瓣膜、復合心臟病變等手術。

  肝膽胰中心開展的腹腔鏡下肝葉切除術、腹腔鏡下微波消融治療肝腫瘤等手術均達到省內或國內先進水平,還成功為一位胰腺假性囊腫患者實施全腹腔鏡下胰腺假性囊腫空腸Roux-en-Y吻合術。據文獻檢索,該項手術在湖南省內尚屬首例。

  腦血管病中心開展的顱內動脈瘤的顯微手術治療、島葉腦血管畸形切除、電生理監測下聽神經瘤切除等填補了我市技術空白;舒暢教授指導我院普外科血管外科組在原有開展的周圍血管疾病的治療基礎上在本市率先開展了腹主動脈瘤人工血管置換、腹主動脈瘤人工覆膜支架植入術等高難度大血管外科手術。

  鼓勵各中心學科舉辦高水平的學術會議,借助國內頂尖醫院強大的專家資源,使本市區醫護人員通過學術交流,及時掌握國內外最新的學術動態和研究方向。截至目前,各中心共舉辦各類學術活動16次。2014年11月心臟中心舉辦“中法起搏高端論壇 ”及省繼教班,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200余人參會。2016年3月心臟中心承辦了湖南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專業委員2016年學術會議,全國50余位心血管知名專家為千余名基層醫護人員授課講學。2015年腦血管病中心舉辦了株洲市神經內科年會、腦血管病診治新進展學習班;肝膽胰中心2015年4月17日舉辦了2015年度株洲市肝膽胰中心學術沙龍暨株洲市肝膽胰中心實驗室成立儀式,并邀請了國著名肝膽外科專家楊甲梅教授、許麗麗教授、謝峰教授出席授課。

  三個中心共計發表學術論文近50篇(其中腦血管病中心發表SCI論文1篇、肝膽胰中心發表SCI論文3篇)。其中,肝膽胰中心近年共開展30余例新技術項目,其中部分項目達國內先進水平。肝膽胰中心與相關科室聯合成立肥胖減重與糖尿病微創治療多學科協作中心、肝癌多學科聯合治療中心,“湖南株洲地區近10年急性胰腺炎危險因素變化趨勢及預防對策研究”正申報省級科研課題。心臟中心與英國牛津大學、美國相關醫療機構開展了臨床科研項目合作,并承擔國家級課題“第三項心臟保護研究”及“FOUIER研究”等等。腦血管病中心神經外科成功獲批成為湖南省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神經內科也順利成為株洲市臨床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打造臨床學科建設新引擎

  株洲中心醫院院長蔡安烈心里明白,要在當下競爭激烈的醫療行業中保持“龍頭”地位,遠不是建幾幢大樓那么簡單。市中心醫院雖站在了一個新的更高的平臺上,但長期積累的結構性、機制性矛盾依舊突出。如何在改善硬件的同時,找到一個恰當的突破口,快速提升全院的“綜合軟實力”,成為蔡安烈任期內的一個重要目標。

  “醫療技術水平是一家醫院的核心競爭力,臨床學科的建設也是醫院、尤其是大型綜合醫院最重要的基礎建設。提高醫療技術、增強臨床服務能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醫療技術單位發展的重中之重。”蔡安烈說。

  在2015年——“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株洲市中心醫院收獲了一紙相當不錯的成績單:醫療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同時,還打造了一批“立足株洲、享譽湖南、邁向全國”的優勢學科群,其中有國家級重點專科建設項目消化內科、血液科;省級重點專科肝膽胰外科;市級重點學科神經內科、代謝內分泌科;市特色專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等。

  2015年,全市首個外聘教授工作室——“湘雅名醫舒暢教授工作室”在株洲市中心醫院成立。

  2016年1月株洲市中心醫院獲評為第一批“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臨床教學基地”。

  2016年9月株洲市中心醫院生殖中心通過評審,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項目試運行。十二五期間制定的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計劃現已全部完成。

  2015年株洲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骨科、普外科、神經外科、感染內科5個學科獲評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另外神經內科、泌尿外科、婦科、兒科、醫學影像科、護理6個學科獲評市州級醫院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蔡安烈表示:“我們醫院的發展戰略是‘靠大聯強、高位對接’,通過院際合作,與國內頂尖的醫院實現高位對接,建立常態化的互動交流機制,借助‘巨人之手’,迅速彌補醫院學科建設中的技術短板問題。”

[责任编辑:湖南管理员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