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欢乐地方行

山水施秉 情意濃融

2017-05-16
来源:香港商報網

  

杉木河景區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許入介 報道:在我國雲貴高原上,有一個叫施秉的美麗地方,只要您看上一眼,就會永遠不忘;只要您牽手一回,就會銘記心上。

  這個西南邊陲的小城,兼顧了江南水鄉的秀麗玲瓏、塞北原野的豪氣沖天、青藏高原的舒展聖潔,在歲月的光陰中靜靜的被雕琢著,以原真的山、原真的水、原真的每一點滴喚醒生活在鋼筋水泥森林中的人們,關於真實的記憶。這個夢回縈繞的“多情”之城,以山水立名,快樂著稱,帶著陽光與激情,純真與坦然將那華麗的憂傷,刻骨的疼痛,世俗的鋒爭統統熔為灰燼,讓負重的心靈得以釋懷。

  靈動杉木河 激情浪花漂

  歲月的遊離將曆史切成無數不規則的碎片,鑲入地質,留待後人探尋它的隱密。億萬年,彈指一揮,穿越了時空的杉木河,帶著靈動的色彩,快樂的符號,從神秘的原始森林裏徐徐向我們走來。億萬年,杉木河將那無限激越蘊藏在寧靜的深處,安逸地享受著和風、陽光之外的歲月,靜候人們剝離出藏在其間的那份感動。於是,在這片充滿激情的幽秘之處,在山巒重疊、古樹盤根、青紗綠林的杉木河間,“自助漂流”便成了人與自然情深和諧一脈相依的絕世經典。更有詩道:清浪春潮浪,桃花逐浪濤,青山排兩岸,有客好漂流。

  億萬年前,這裏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鬥轉星移,滄海桑田,長時期的地殼運動,形成了今天的喀斯特地貌。從施秉縣城驅車前往,要經曆一程陡峭的盤山公路,下車後,再徒步二十分鍾走到漂流的起點,途中要在遮天蔽日、溪澗湍流的山穀中上上下下,有點像越野行軍的味道,憑添不少野趣。杉木河的美在於它的原始淳樸,像亭亭玉立的處子一樣未經雕琢。河道寬窄適中,秀比漓江、變幻如小三峽,被國家旅遊專家譽為“天下第一漂”。杉木河景區以清澈晶亮的泉水,險峻嵯峨的峰叢為主體,具有“雄、秀、幽、奇”自然特色。

  步入景區,但見山羨水俏麗,水戀山環淌,整個景區幽而不閉,深而不險;河床白砂鋪墊,砂丘一塵不染;水中鼇蟹結隊,魚蝦自由遨遊;兩岸懸壁藤蔓,古樹臨空舒展,一片生機盎然。若是天公作美,恰逢前一天下過雨,那你就能看見杉木峰最美的一刻。群山在茫茫雲海之中忽隱忽現、如夢如幻,仿若仙境般。不禁感歎:“此景乃是天上有,人間得睹有幾人”?按奈不住的喜悅,想一擁其懷抱。於是換了行頭,光了腳丫,坐上橡皮舟,順著寬綽的河道順流而下。兩岸蒼山如海似屏, 山岩形狀多樣;似波的林木在眼前跳躍,林際中有鳥的清唱直撞心扉。抬眼,湛藍的天空伴有朵朵的白雲;俯身,清澈的水流伴著潺潺之聲,一切是如此安謐。陶醉在大自然的幹淨裏,心已很久沒有這樣釋然了。當地人說如果五月裏來,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鮮花、藤蔓,就象獻身在花海裏,那又是另外一番好景致。

  橡皮舟小心翼翼地蕩漾在清澈見底的溪水裏,小魚,小蝦悠哉,遊哉地在水底嬉戲,水岸上一對對彩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偶爾,一只頑皮的鳥兒從山頂直墜河面,只見它足間輕點,倏的又躍而起。樹叢嬉戲的頑猴,在你不經意間,“嘭”的砸個野果,激起的水花,讓你半天找不到那“惡作劇”的目標。在這橡皮舟上,小小的方寸間,好象一切一切的煩憂都不存在了,仿佛被這純淨的溪水給漂洗的幹幹淨淨,徹徹底底了。山不走,樹沒有動,花妖嬈,風也纏綿,連空氣也清新得讓你恨不能吸進去,舍不得吐出來,思想沉澱了,思緒也淡定了,一個字——淨,發自全身心的一種放松。

  不知不覺,橡皮舟漂到一處彎彎的崖邊,河水的顏色也變得暗淡且平靜起來。小心的俯下身體,一見河水深處更有暗旋湧動,眩暈的感覺,或許你還未來得及反應,突的一股強力從身後襲來,將你連舟扣翻在水底,整個身體沉浴在這被譽為“神水河“、礦泉河”、“愛情河”、“親情河”的山泉水中,又猛的被一股力量沖上來。也好,這樣的“折騰”,反倒能夠洗去一身漂泊的塵埃,洗淨心中的煩擾和胸中的塊壘?當自己掙紮著站穩腳跟,才發現河水正悄悄地從大腿間流過,而那水要多清亮有多清亮,要多純淨有多純淨,難怪有人戲稱“不到浪中翻個滾,哪知杉水是甜泉”。

  從起點到終點,水道由平緩逐步“驚險”。倘若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二三歲的幼童乘上橡皮舟,只要有船工撐篙定可安然漂流而下;而逞能的姑娘在過灘時如被飛濺的浪花嚇得掉入水中,這時候男生可不要吝嗇你的臂彎,牢牢抱起你的女孩,讓她在你懷中一起體驗漂流的刺激與浪漫,跟著浪花一起歡騰。

  途中有幾處石灘,是燒烤鋪大聚集的地方,也是中途補充能量的必去之處。圍著碳火烤野瓜、蔬菜及河裏的鮮蝦、魚,喝著在杉木河裏“冰鎮”過的飲品,四溢的燒肉香加上“滋滋”的烤肉聲,都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理由,足以讓每位“漂客”在盡享山水之樂飽眼福、養心肺的同時,也能一解嘴饞。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夾著綠葉的馨香,陽光明媚、生意昂然放飛旅行的希望,風情處處、情意悠悠傳承遠古的神話,花語片片、林葉飛飛點綴遊人的相思。此時,要是閉了雙眼,放耳去聽山穀,感受那份幽遠的寧靜,那是超脫凡俗的意境。跌跌闖闖,起起落落於通天門、世外仙苑、一石撐天、雙石並立、太子峰、美女石等景點中,才發現景景不同,各具特色。就拿那淩空而架、造型獨特的天然石橋來說,學生物學的叫它“尺嫂洞”,好老莊的叫它“迎仙洞”,搞地質研究的叫它“天生橋”。總之,每一景致都引來千般說道,樂山樂水,見仁見智。

  誰要有興趣就停船登岸,露宿沙洲,入夜後伴以流水蛙鳴,舉杯同邀清風明月,享大自然寬厚、質樸、醇美的恩賜。想必,這對於飽受城市喧囂和環境汙染之苦的人來說,簡直是一方桃源仙境。

雲台山

  群峰鼎立處 雲台攬獨秀

  讀杉木河要漂著讀,讀雲台山要走著讀。

  只有走讀雲台山,才能領略其中的勝景,品味其間的妙趣。雲台山,這座千百年來屹立在施秉縣城北的神來之山,除了具有如杉木河一般的風情萬種,還因自身的偉岸形象而具有了男性的陽剛之美。

  初識雲台山,是爬著去讀它的。即傳統意義上的爬山。先是聽了朋友的“主題推介”,說雲台山如何的險、奇、雄,心中猶豫不決,腳下踟躇不前,朋友戲言:“不上雲台非好漢”。雖是紅妝的娘子軍,可為充當一回好漢,也只得背上裝滿物品的背包,悶著頭,低著腰,顧不上一路風景,只管憑著一股牛勁往上攀爬。一通大汗爬完後,友人問感覺如何?回答:一路上只顧爬了竟然沒時間去看看山。

  又識雲台山,是登著去讀它的。即多少有點兒征服性質的登山。有了上次的遺憾,這次是雄心勃勃,一心想要征服,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嘛。當豪情萬丈地登上觀景台,面對群山發出呐喊,看到奇峰鼎立,怪石崛起,雲霧繞於山間,溪流蜿蜒而過,一切宛如仙境,朐中油然生出對雲台山的敬意。一個妄想征服山的登山者,最終被山征服。

  再識雲台山,是走著用心去讀它的。實際上雲台山用它靜默中展現的大美,將每一位爬山者或登山者培養成了走山者,即審美觀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邊走邊讀,不疾不慌,可在櫻桃灣、筆架峰、老虎背、屏扇崖等景點前立此存照;亦可在涼風洞口小憩,享受天然空調消署提神非一般的感覺;更可在仙氣雲集的迎仙洞、會仙橋、鍾鼓樓處觸吸天地之靈氣。走讀雲台山,一樹一木,一峰一石,全都有情有意,想想之前的一味悶頭蠻爬,一心張狂著猛登,實在是貽笑大方啊。走讀雲台山,更多感動的是人與山之間的交流,兩看相不厭,唯有雲台山。也唯有走讀,才懂得用平常心去看待雲台山之所以能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這絕非徒有其表,浪得虛名,而是實至名歸。

  古人雲:“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肅,冬山如睡”。但走讀雲台山,歸來細思量,總覺得它呈現出來的永遠是一張多姿多彩的笑臉,無論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它都深懷大意地在笑,這張被鑲上雲台山佛光的笑臉,將會讓每一位前來走讀它的人受用一生。縱使歲月如梭,那些曾經的香火鼎盛也悄然寧靜,那些曾經林立的寺廟、高聳的塔閣也只留下斷壁殘垣,然而流連其中,卻依舊能夠體味幾百年修行的道光佛氣。沐浴著雲台山千年沉澱的靈氣,在雲霧繚繞的雲台山間靜坐片刻,冥冥之中,感悟人生的真諦。

  站在高高的山崖上,行走在起伏跌宕的深山綠海裏,一跳一跳地走過崖梯坡坎,會使人覺得是走在幸福的階梯,山路成了空中走廊。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便是這種境界。途中,時不時能見泉水沿樹林、山石噴湧而出,或如珠玉滾墜,或如簾幕高垂,或如絲匹流瀉,舒卷飄逸,熠熠生輝。水霧絲絲,讓人仿佛置身於海天雲霧之中。怪不得明代鄧子龍遊雲台山時題詩一首:萬山高處結雲台,崔巍鼎立真奇哉。乘風步虛一搔首,白雲散盡青天開。

  造化怎么能把看似平凡的山水演繹出如此神奇?突然有股沖動,想撕片白雲擦擦嘴,去親吻那些凝芳聚彩的葉,那紛紛墜落的水珠,如同親吻一個久別重逢的好友——在大自然的懷抱裏,人類永遠都是頑皮的孩子。隨著身體漸漸輕松,在城市森林裏形成的層層心靈枷鎖慢慢抖落。赫然間,心裏澎湃起一種莫名的共鳴和感動,難道這就是人們找尋已久的烏托邦?一個沒有煩惱,隨心所欲地生活的理想境界,一種崇尚自由,及時行樂的生活狀態。

苗家長桌宴

  聆遠古絕響 觀千年風情

  山水因人而美麗,勝景因人而生動。如畫的山水孕育了一代代淳樸而幸福的施秉人,他們生活在這青山綠水間,縱情呼吸清新的空氣,縱情放達萎縮的心靈,縱情解去塵世間的煩憂,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他們徜徉在民族文化的煙波浩渺中,尋求遠古圖騰的遺跡,追溯民族曆史的源頭,在文化藝術的創造中,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始終守候著民族古典精神。

  也許,對於穿越時空的隧道,穿越寂寞荒蕪的山嶺,一直在遷徙的苗族人民而言,飄泊不定的生活,讓信仰成為一直銘刻心中的希望。而施秉,這個以苗族為主體的小城也一直追憶著祖先的足跡,讓農耕文明得以久遠傳承,祭祖崇天的祖制盟約得以點點滲透,頑強地生長在苗族的生活之中。讓今天的你我有幸在那遠古流傳下來的永恒節日中找尋農耕文明的影子,體會苗民祭祖崇天的忠誠。就像每逢天旱,當地群眾會自發組織舉行的求雨祭祀一樣,千年的曆史如同一個烙印,深深刻在施秉人們的心裏。

  然而,對於苗族這樣一個遷徙民族來說,它的文化與曆史面臨著隨時都有可能漂逝、散失的危險。以往生活的記憶,祖先之名的記憶,不能通過神情的傾訴彙成一部部史詩傳世。想想看,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是用怎樣的形式來承載這些厚重的記憶,把本族文化延續?在大自然懷抱中獲取靈感的苗人,准確點是施秉的苗族同胞選擇了更直接,更浪漫,更徹底的書寫方式來解決這一切。“刻道”便是一種。

  聽年長的老者說,刻道多采用楓木、梨木或竹制作,一共有27 格,每格以簡單的符號記錄,是中國境內苗族群體唯一幸存的最古老的刻木記事符號,也是苗族古歌中曆史最長、規模最大、流傳最廣的酒歌,記載了苗族婚姻的起源、演繹及它的發展和進步。被民族學家和民俗學家稱為“苗族最古老的婚姻活化石”,在苗族發展史的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俗語說,“苗家人能說話就會唱歌;能走路就會跳舞”。此語不假。在施秉,那質樸的人們,將看似平凡無奇的板凳,變成了盡情舞蹈的道具。每當年節時期走親訪友,飲酒之餘,微醉之際,客人們便會跳起板凳舞助興。舞場上,每一個穿戴齊整的少女,都有如春日裏的桃花般清秀可心,她們與俊秀的男子一道,踩著節拍,用板凳相擊發聲。伴著悠揚的蘆笙曲和剛勁的鼓聲,男子的陽剛與女子的陰柔,被一層層地輔開了,隨著舞步,一浪浪地沖擊著觀眾的眼睛與心靈。跳到高潮,有的婦女會相互擁抱,有的會手拿木棍、竹把做出騎馬、跳蘆笙的模樣,有的還會兩手高提百褶裙角,那一身的銀鈴串起的流蘇,隨身體的起伏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一串串的聚集起來,籠罩著整個舞場。於是,一場悄然無聲的“美麗”較量以狂歡的激情點燃,盡顯施秉人民的樸實、樂觀與粗獷。

  在工業化進程的今天,很多城市為與自身發展的需要而改變,唯有這裏仍留有一方淨土。漫步於這座城中,領略著豐富的山水視覺體驗與深厚的傳統積澱。相信,滲透進施秉人們骨血裏的,遠遠不止是文化,更是故事,是一個個遷徙的故事,是一個個談情說愛的故事,是一個個慶祝祭祀的節日故事,是一個個古往今來生活的故事,是一個個對美好生活憧憬的故事……而這些借助於節慶、婚戀、習俗、歌舞、體育、建築、手工技藝等等,通通都得到了很好的表達。

  偶爾,煙雨迷蒙之時,在施秉的舞陽河邊找一條長椅坐下,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在這裏,時間根本就不重要。什么都不重要。因為就算所有物質的形態改變,這裏內在的人文與精神卻永遠不變!不信的話,你可以隨摘一束芳草,於寂靜的深夜裏踏著泥板路,在皎潔的月色下輕嗅花香,定能慢慢品出施秉的味道!

  在施秉的鄉間徜徉,心靜神定間,便可聆聽到從遠古傳來的文明絕響,那神秘的腳步聲由遠而近,漸漸清晰,再放眼望去,即可飽覽聰慧善良的苗族同胞創造出的令人拍案叫絕的千年風情。如果,愛可傾城。那么,戀上這座城。從此心動為你,心痛為你,守望為你,虔誠為你。

  結束語:

  戀戀回首,那山,那水,那人,那城的印象和著輕霧薄煙,嫋嫋升騰。山在淡泊寧靜蘊含深深期翼,水在自然與愜意中隱現默默追求,人在歲月年輪中展露錚錚風骨,這便是大自然賦予施秉的獨特魅力。也是對於生活的啟示,告言我們抱有歡喜感恩之心,尋覓讓自己快樂的磁場,做個現實社會中純真、坦然的自己,讓希望的夢想在陽光下盤旋,騰飛,更高,更遠。

  來吧,到這塊情愛之城來吧!這裏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沁著生命的和諧;這裏的山體吐露著清新的空氣潤著人們的心肺;這裏的流水清澈的洗滌著人們的心靈。相信這不單是身體的旅行,眼球的吸引,更是心靈的洗滌,精神的享受。那,還等什么?讓我們與施秉激情相擁……

[责任编辑:吴梓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