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新闻

“青年说”,说说青年医生的力量

2018-01-11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迎着刺骨的寒风,日前,我和来自怀化、益阳的同伴一起相约在湖南省长沙,只有一个共同的理由,就是我们怀着梦想,带着希望,我们渴望成长。计划50人,却来了150人,走廊、门外都是人,人山人海。一名普通医生,或许能让你安身立命,为什么是或许,因为一次差错,可能让你永远告别医生这个职业,但是只有科学研究能够让你走向世界,赤裸裸的现实让我们一次次扪心自问,出路在哪里?

  一看到这个活动的logo,黄钢副院长赞不绝口,因为从来没有任何一场教学活动为此专门设计logo,当然,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希望我们能够更好的交流,毕竟,来自北京、上海、昆明的专家,代表着是国内顶级的水平。的确,看到这个logo,最让我兴奋的是,右上角的“飞翔的信封”,组委会张永昌博士这么解释,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就如C919大飞机项目一样,努力吧,在未来的世界里,放飞自己,没有遗憾。

  来到第一个板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第一个讲者记忆犹新,来自湘雅医院皮肤科的李吉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告诉了我什么时候该申请什么项目,完整的细节解释,让我懂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瞬间,正能量爆棚,为我自己的项目,我也要去拼。

  第二个讲者段才闻老师,分享了他成长的道路,三次复读考本科,两次复读考研,最终博士依然面临被调剂;但是正是他那句话:我不调剂,大不了再考第二年;让我潸然泪下;说起读博士,我只有三日的等待,换来导师的匆匆一瞥,人家是6年的努力与执着;而今,段老师已经科技部青年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而我们可能还要更长时间努力的守候;生命在于奋斗不止,现在努力,什么都不晚。

  至于第三个讲者刘志刚老师,科研的小船如何起航,风趣而又不失幽默的告诉大家,只要你肯努力,你不仅可以成为科研高手,还可以成为时尚达人;谢宇主任和田晓琼主任的点评同样让人称赞:我所理解的科研与人生,就是奋斗不止,一往无前。

  到了第二个板块了,第一个讲者是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勇彬老师,他分享了在国外奋斗的点点滴滴,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向我们展示了如何立足现在,基于目前的研究,开展工作,没错,云南和长沙除了纬度差别,海拔差别,就是云南四季如春,长沙虽无冰雪,但“楚楚冻人”,但是在美景之外,氧,是他开展另一片科学研究的关键分子,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

  第二位来自北京的周明老师本来是临床医生,现在从事国家新药评审工作,他向我们讲诉的是如何在临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应用到临床的故事,只研究机制固然不错,但是能应用,才是硬道理。

  第三位讲者就更牛了,来自上海市仁济医院的龙喜带老师,“科研经费破1000万”、“背诵200篇高水平英文文献”、“一般不评审10分一下的论文”、“nature genetics”、“cancer cell”发表论文的大牛,“中国最大的肝癌标本库”、“如何读一篇SCI论文”、“如何成功做一张高水平的Figure”等,这些深深的印入我的脑海,这无一不诠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经典名言,这无一不体现一个高水平科学家未雨绸缪、高瞻远瞩的气度与胸怀。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应该是踏踏实实工作,不骄不躁,不气馁,不服输;江冠民教授的点评也体现了努力学习、踏实进取的品质。

  第三个板块是青年医师的职业规划,第一个讲者是殷刚老师,Yale大学归国学者,年纪轻轻就是副院长,不一样的高度,选择特别重要;第二位讲者是湘雅医院特聘教授刘洪博士,将近八年的美国学习时光,将他由青涩少年变成了科研怪才,这无一不说明尽早规划、高标准、高要求的重要性,青年医生,要成才,就定位成医学科学家。而最后张老师的讲述则更像一个草根从零开始的故事,从一无所谓到小有所成,而我知道这是新的开始,未来的路,很长且很远,需要相互扶持,欧阳取长教授的点评,则体现了团结协作、利益共同体的思想。

  廖前进老师的总结体现了“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思想,而杨农主任的点评则更切中要害,会议是好事,但是会议不是终点,会议是合作的开始,更是新的征程,希望所有的同学、老师共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共同做科研,共同进步,实现梦想,而梦想我们一定都有。

  听完会议,感慨万千。内心的独白似乎给了答案,这些所有的讲者,他们给了我们榜样的力量;有理想,并把理想切割成小小的板块,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你才走的踏实,走的心里没有遗憾;在如此寒冷的冬日、在凄凉的雨夜,我知道,你一定走的无比温暖。(通讯员:张永昌、田璨)

[责任编辑:吴梓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