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商报专稿

乡音版《牡丹亭》在首都高校献艺

2018-01-26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报网讯】新年伊始,备受期待的江西抚州精编大戏--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终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保利大剧院与首都观众见面了,悠扬婉转的唱乐、明快清秀的妆容、如梦如幻的场景、刚柔相配的身段,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独特曲风,响彻六百年历久旎新

  盱河戏,明代永乐年间发源于江西省抚州市,表演形式豪放而凝重,炽烈而规范。作为抚州的古老唱腔,盱河戏保留了明朝“四大唱腔”之一的海盐腔的遗音,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尤其在对古典戏的研究方面。沿袭至今,盱河戏日渐引起了音乐、歌舞、电视制作、戏剧等各专业界人偏爱和器重,被引用、移植的各类作品逐日增多,逐渐被公众所认知。2017年,盱河戏曾作为9个地方剧种之一参加了新年戏曲晚会戏曲联唱《一个都不能少》的演出。

  经典巨作,写尽世间情天地同歌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耳熟能详的动人词话,让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牡丹亭》作为汤显祖最著名的代表作,用抒情的写作手法、细腻的人物塑造、奇新的语言风格,牢牢占据着中国戏曲史上浪漫瑰宝的地位。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汤翁故里,再现双重宝珠联璧合

  《牡丹亭》自问世以来,经历过昆曲、京剧、越剧、黄梅戏、昆曲、川剧、赣剧等多个曲种、剧种的演绎,虽然也都各具特色、引人入胜,但感觉总是缺了点什么。而此次由汤显祖故里的抚州市创排的乡音版《牡丹亭》,用地道盱河高腔演绎本土经典,深入融合西洋乐器和传统戏曲民乐,既不失传统音韵,又有现代审美多元角度的呈现。

  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演出分九个场次(序《闺塾》、一《惊梦》、二《寻梦》、三《诊祟》、四《闹殇》、五《拾画》、六《冥判》、七《幽媾》、尾《回生》),从语言、意境、风格等方面着力还原400年前汤显祖戏曲精品,既传承发扬汤翁的文化地位和艺术价值,又推动盱河高腔焕发第二次生命力,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