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商报专稿

黔台江:群众编扎龙灯迎元宵讨“吉祥”

2018-02-26
来源:香港商報網

  媒体新春走基层之六

  黔台江:群众编扎龙灯迎元宵讨“吉祥”

  王安林正在给扎好的龙头上色

  原台江县老县长王兴德给重孙挑选龙头灯

  王安林一家扎好出售的龙头灯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 黄庆松 报道:2月23日,记者在黔东南州台江县看见,元宵节临近,各街道办和寨子纷纷行动起来,赶制龙灯、花灯,让市民在元宵节赏龙灯闹元宵中感受深厚的民俗传统与喜庆气氛。

  在台江西街老街上记者看到,几户扎龙的民间艺人正在忙碌的给龙头上色,几个村民正在给自己的子女挑选小龙灯。龙灯分为“亮龙”和“硬龙”两种,亮龙用绸布蒙成,硬龙用篾条扎制而成,用彩纸糊成。

  “过去村里比较穷,玩龙要讲政治性,受到限制。老百姓日子过好了,幸福了,政府就鼓励老百姓将民间热闹的活动走进城镇给市民带来欢乐。同时,现在农村再也不用砍材做饭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气化设备,县里扶贫工作也做得很好,达到家家知情,户户增收。”原台江县老县长王兴德高兴的对记者说。

  每年元宵节,各式各样的龙灯和舞龙队纷纷登场。而在台江,这些神态各异的龙很多出自民间艺人王安林三兄弟之手。王安林曾在台江林业系统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父亲王春龙的传授,他边工作边研究龙的制作,后来下岗后,通过自学摸索出一整套手工扎龙的技法。无论是灯会上固定的龙灯,还是民间舞龙队手中的舞龙,王安林都能够用纯手工技法完成制作。

  手工扎龙丰富了王安林三兄弟的老年生活,也给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自2010年以来,他接到了大小近百条龙的订单,客户来自天柱、镇远、施秉等地。

  记者在王安林居住的地方看见,房屋成了手工作坊,到处存放着扎龙用的材料和工具。他们希望能将这一门技艺传授给子孙,所以每年最忙的时候他就会叫上兄弟、儿女和女婿一起帮忙扎龙,逐渐儿女们开始掌握了扎龙的基本工序和技法。从每年腊月开始,一家人就聚在一起,按照各自分工形成了一条手工扎龙的流水生产线,而王安林就像生产线上的指挥家,严格地为每一个制作环节把关,简陋的小作坊里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而手工扎龙这门传统技艺也得以传承光大。

  据王安林介绍,手工制作一条舞龙要四至五天,需要大小100多道工序,从劈篾子、制作骨架到缝制布料、上色,全都需要手工完成。手工扎的龙相比机械化制作的龙神态多变、轻巧结实,也更有收藏价值。

  “龙灯,一般用竹、篾、布、纸等材料经艺人精工扎制而成。迎龙灯,图的不仅是元宵节红红火火的喜气,更图的是众人一心的热闹劲。传承历史,发展文化,继承和发扬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全力打造好‘舞龙嘘花’这张金名片,让它在台江新农村建设、全县旅游事业建设和扩大知名度上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台江西街龙灯委员会主席宋建军向记者介绍说。

  据悉,舞龙嘘花是台江“三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江县境内并不是所有的苗族寨子都可以出龙,哪个寨子能出龙哪个寨子不能出龙,这得“先生”看过该山寨的风水后定下的。能出龙的寨子每年都会派出精悍的舞龙队伍和神勇吉祥的龙,不能出龙的寨子则以舞狮或其他方式参与。于是在元宵节当夜,会有很多龙与狮在街上接受疯狂的嘘花,有的商家还会专门在大门用嘘花迎接龙的到来(接龙),接的龙越多越吉利、接的龙越多新的一年里越是鸿运当头。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