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甘肃 > 今日热点

隴設“攻鼓子”校本課程攻非遺傳承壁壘

2019-03-21
来源:香港商报网
  
國家級非遺項目——“涼州攻鼓子”走進校園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寇剛 報導:“隨着大量外來文化的衝擊,以及民間藝人老齡化、保護資金不足、政策不健全等因素,使得以人的口傳身授為主要途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隨時存在‘人亡藝亡’的危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涼州攻鼓子”傳承人楊門元如是告訴記者,開設校本課程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記者了解到,作為“涼州攻鼓子”的發祥地,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四壩鎮為了傳承和發展這一“非遺”項目,該鎮九年制學校將“攻鼓子”作為特色教育貫穿在學校體藝與美育教育的整個過程中,最終達到以藝輔德、以藝促智、以藝健體、以藝陶情的目的,同時增強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和認同,從小樹立起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培養潛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鼓勵學生自覺參與“非遺傳承”行動,並通過校園帶動家庭,通過家庭帶動社區,通過社區影響社會,從而產生明顯的社會效果。
 
  該校除了開設“攻鼓子”校本課程以助學生到規定的場所學習,並由專門的老師進行教學,做到了“時間、內容、地點、人員”四落實外,還組建了“攻鼓子”社團,盡量滿足學生自身學習“攻鼓子”的願望和需求,以此推動“攻鼓子”藝術教育的普及工作。
 
“涼州攻鼓子”開設校本課程
 
  “非遺”資源與學校體藝和美育教學的整合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同時也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校外教育活動是對學生開展“非遺”教育的重要途徑。
 
  楊門元說,“我們在非遺進校園這塊做的還行,在當地可以從小學到初中,讓學生對於學習記憶有了基礎,經過上大學和工作的幾十年過程中,部分人在不同崗位上還可以進行表演,也可以說在退休後回到地方上一併鍛練身體,進行記憶表演和繼續學習後,牢固把握攻鼓子技能,也是一種傳承。”
 
  “涼州攻鼓子”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一種精神和境界的表現。楊門元認為,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深化的今天,應該充分開展、傳承、發展好本土優秀傳統文化。從“攻鼓子”的文化軟實力作用出發,利用本土的現有文化資源去教育學生,從學生的教育需求、社會需求、情感需求、道德需求等出發。“以學生的身心發展為本”,關注學生的德育體美等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懷。
 
  “為了更好的開展課程,下一步,我們計劃從學校進行課外和課內講授,約每周開一節課,在六一節進行各班級攻鼓子比賽活動等。”楊門元說。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