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苏 > 文化旅游

百戲爭鳴 粉墨眾生相 2019戲曲百戲(昆山)盛典

2019-07-25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348,這是經全國性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後確認的中國現存劇種數目,其中不乏諸多艱難存活的地方小劇種。傳統戲曲是走向如影片《百鳥朝鳳》那般蒼涼的歸宿,還是如鳳凰歷經烈火而重生?
 
  戲曲終究是舞台藝術,一方戲台是它賴以生存的土壤,既然如此,何不搭建一個平台,讓現存劇種能夠進行一次集中展演呢?作為「百戲之祖」昆曲的故鄉,昆山擔下了這一重任。自2018年至2020年,現存348個劇種在昆山集中展演。在首屆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引起各方熱烈關注之後,今年112個劇種、118台經典劇目正在戲曲百戲(昆山)盛典上綻放光彩。
 
揚劇《百歲挂帥》劇照  濮建明攝
 
  從前季札公子觀樂尚要行走各諸侯國,如今在昆山一方「觀園」內天下戲曲聚匯,三年盡覽華夏之奇葩,地方之戲曲,善哉!妙哉!
 
  戲曲演繹經典傳奇
 
  清初曲論家李漁在《閑情奇偶》中言:「古人呼劇本為傳奇者」,戲曲故事「無奇」則不必傳。明清戲曲演的都是奇人奇事,故彼時戲曲也被成為傳奇,如今立於舞台之上的劇目依然不乏傳奇性。此前在2019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開幕式上演出的揚劇經典劇目《百歲挂帥》即再現了佘太君率楊門女將奮勇殲敵的傳奇故事。
 
  宋朝仁宗年間,西夏王舉兵侵犯宋朝邊境。鎮守邊關的宋朝元帥楊宗保率兵抗敵不幸陣亡。年滿百歲的佘太君得知噩耗後,凜然挂帥,率領楊門女將奔赴邊關,抗敵救國並一舉殲滅西夏兵將。
 
  《百歲挂帥》由江蘇省揚劇團於上世紀50年代創作首演,此次則選用揚州市揚劇研究所青年演員出演,一改觀眾對「戲曲已垂暮」的刻板印象,同時演員渾厚飽滿的戲曲聲腔又使得觀眾能暫時忘卻扮演者年紀尚輕,而全然入戲,在近兩小時的觀看過程中頻頻回以熱烈掌聲。
 
揚劇《百歲挂帥》劇照  濮建明攝
 
  「曲」是戲曲的靈魂。動聽的聲腔音樂之於觀眾,就如同劉鶚在《老殘遊記》第二回所喻:「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蔘果,無一毛孔不暢快。」無論是佘老太君用鏗鏘聲腔慷慨激昂地駁斥主和派謬論、毅然請纓,還是安樂王以俏皮唱詞向聖上諫言,現場觀眾的情感總是由曲詞唱腔所表達的情感而牽動。
 
  揚劇是江蘇主要地方劇種之一,發源於揚州,由花鼓戲和香火戲吸收清曲、民歌小調發展而成。揚州花鼓是流行於清初的一種民間表演藝術,最早多由木工、瓦工、鐵匠、銅匠等手藝人在逢年過節時自願結合玩燈賽會,載歌載舞;後來,花鼓配上樂曲,表現一定的故事情節,逐步形成花鼓戲。香火戲始見於揚州、鎮江及其各鄉鎮的民間香火、祭祀風俗之中,後於廣場搭台演唱,遂形成香火戲。揚州清曲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坐唱藝術,曲牌多達百餘種,其音樂唱腔和演唱技法後為花鼓戲吸取,為揚劇音樂奠定基礎。民國二十三年(1931),花鼓戲、香火戲藝人以「淮揚戲」(後又稱「揚州戲」)為名於上海聚寶樓戲館共演《十美圖》,自此逐步合流。1950年揚劇正式定名,2006年,揚劇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8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展演資料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留住每一份鄉憶
 
  中國的戲曲和特定地域的人文地理密切相關,滲透着很強的地域審美特徵。粗曠、豪邁、婉約、延綿,由北向南,自成一派。
 
  中國戲曲自宋元形成以來,眾多劇種雖曾歷經盛衰興替,但戲劇整體卻未曾中斷。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展演期間,不僅有流布廣、較知名的劇種,還彙集了一批少數民族戲曲及地方小劇種,四股弦、羅卷戲、孝義皮腔、安多藏戲、雲南壯劇、唐劇、柳腔、梅林戲、婺源徽劇、衡陽湘劇等等,這些樸實而充滿生活氣息、個性優長的劇目更需要舞台展示。
 
  鄉音鄉情是戲麴生長的遺傳因子,同時戲曲又是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內核民間化的渠道之一,在戲曲百戲(昆山)盛典期間,曾有地方戲曲研究員呼籲,由政府對瀕危劇種進行搶救性保護,誠然,這是需要邁出的第一步,但戲曲的發展絕不僅僅止於此「續命」階段,還需要「養藝」,這不僅包括曲藝劇種的精湛打磨,還要培植起戲麴生存發展的土壤,其間的養分來自於每一個凝結了鄉思鄉愁的個體。(杜林 李愛)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