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文化旅游

四川平武:秘境中世人鮮知的茶馬古道

2019-08-22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歲月如梭,歷史沉珂;四川省平武縣境內現存的茶馬古道已然世人鮮知。平武地處中國四川西北邊陲重鎮,北靠甘肅省,西倚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這裡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綠茶歷史悠久,自古為「貢茶之鄉」。
 
古龍州出關的涪江茶馬古道 李貧 攝
 
  據史料記載,早在宋代,中央政府就於龍州建立了「茶馬場」,進行茶馬交易。唐宋時期,這裡已經成為四川通往西北的茶馬古道中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繁榮地方經濟、促進文化交流傳播、加強民族溝通與和諧共處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國西部地區茶馬互市的重要場所。
 
  平武縣的茶馬古道從豆叩出發可分為三路:北線經徐塘翻山(不進龍安城)——舊堡——大橋——水晶——進入涪江峽谷。中線翻葯叢山——到龍州城(平武縣城)——再經佛爺山、舊堡、大橋、翻竹絲梁後到土城——水晶,再溯涪江大峽谷而上——經木瓜墩、黃龍寺,翻大雪山——古松州城(今松潘縣)。南線經水田、古城——再經青川(可從馬轉關到青溪,亦可走新道口)或白馬羊洞河——甘肅文縣——進入藏區。
 
平壩山間的馬幫古道 李貧 攝
 
  茶馬古道平武段,古稱松龍古道,連接松潘(松州)和平武(龍州)。據《明史·四川土司》和《松潘縣誌》記載,松龍古道是歷史上川西北邊陲最重要的交通幹線,存在了五六百年。明清時期,松潘、阿壩地區的藏人進入平武,平武的土司組織人馬征伐松潘的少數民族,幾乎都取道松龍古道。1935年,紅四方面軍北上抗日,也是走的這條路。松龍古道沿線山水險惡、地形崎嶇、民族錯居,松潘及以西地帶苦寒,民間日用品幾乎都由商賈販運,到20世紀50年代,仍然有養路工人在養護這段古道。與平武相鄰的松潘則屬於安多藏區,海拔較高,適合畜牧業而不產茶。據史書記載,宋代時每年從平武運到藏區的茶就達數萬斤,直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松潘藏區的藏民還會到平武運茶。
 
  近年,在平武縣平南羌族鄉的崇山峻岭里,平武文物工作者發現一條先人開鑿的古棧道,彷彿一條穿越時空的巨龍蜿蜒山間。古棧道平均海拔超過1000米,最高處海拔達到1545米;棧道一側是陡峭的石崖壁,另一側則是高高的河床。據測量,棧道寬、高均為1米有餘,呈內凹型,全長達5公里。這條距今至少有500年歷史的古棧道,是古時下江油、上龍州(今平武)的交通要道,在古龍州乃至川陝甘等地的茶葉、馬匹等物品交易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從江油關(平武南壩鎮)出發溯涪江而上到松潘的交通要道,唐朝史書上也有關於這條道路的詳細記載。唐朝貞觀八年,松贊干布佔領了松潘邊緣,平武北部成為吐蕃力量的波及區,從此平武與藏區的聯繫便更加緊密了。同時,文物工作者在平南境內的茶馬古道上還發現了大量古墓葬、碑刻及部分文物。據推斷,明清時期由「湖廣填四川」而來的移民,為這裡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高超的技藝,使外域文化與本地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交融發展。由此可見,平南古棧道不僅是一條茶馬古道,更是一條明清時期的文化遺迹和文明走廊。
 
豆叩禪茶小鎮 張寶杉 攝
 
  平武縣虎牙藏族鄉有一段古道,過去是著名的茶馬古道上的「小東路」。而緊鄰虎牙的葉塘鄉,過去人稱「小成都」,茶馬互市熱鬧非凡。如今,在平武縣虎牙藏族鄉,馬幫這種古老的交通運輸方式依然在昔日的茶馬古道上存在着。
 
  平武縣南部的清漪江流域,一直是優質茶葉產地。早在宋代,就有進貢朝廷的「龍州青絲」。當地出產的粗茶被稱為「西邊茶」,是西北少數民族不可缺少的飲料,專銷康藏陝甘,有「西路專岸」之稱。但因平武環山,人行不便,茶葉、土特產、馬匹等器物都難以運出去,終於在崇山峻岭中修建了三條狹長崎嶇的棧道。從此,往來平武的商旅絡繹不絕,平武茶馬古道上出現了星羅棋布的「幺店子(路邊小店)」,專門為人們提供食宿。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至90年代末,平武縣各鄉鎮公路已全部通車,現在已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古道上的「幺店子」徹底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但有些遺留下來的地名,如楠木園、油榨鋪、椒園子、鐵龍堡、兩河堡、全光堡、幺兒壩等,卻留在了老一代平武人的記憶里,也從側面見證着昔日平武茶馬古道的繁榮。
 
平武虎牙鄉進入松潘藏區的山間馬幫古道 李貧 攝
 
  濃濃貢茶香,悠悠古道情;穿越歷史長河的今天,這些鮮為人知、歷經歲月洗禮的茶馬古道,對於研究平武古蜀文明的傳承與發展,古蜀地區與西北甚至中原地區的貿易、文化,以及軍事交流都有着重要的價值和特殊的意義。(張麗 張寶杉 田明霞)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