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图片新闻

沿河魚塘村:下足「繡花」功夫群眾「幸福感」飆升

2020-03-2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近年來,沿河沙子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魚塘村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積極推進農村環境治理,通過道路改造、房屋美化亮化等措施,實現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如今,全村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群眾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美麗魚塘村鄉村
 
  「魚塘人,勞力多,守着魚塘無水喝;好女不嫁魚塘男,好妹不找魚塘哥。」一曲心酸的歌謠,卻道出了魚塘村人往昔窮苦艱難的生活。
 
  魚塘村位於沙子街道東北部,距沙子街道辦事處10公里,是深度貧困村,全村6個村民組196戶67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256人,2019年尚有貧困戶8戶16人,計劃今年實現貧困戶清零。
 
駐村幹部美化鄉村道路
 
  「過去一到下雨天,家門口的泥院子就沖的不像樣了,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出趟門回來鞋子褲子又臟又濕,晴天家裡牛圈豬圈裡臭氣喧天,走在路上稍不注意就會踩到牛屎羊屎。此外,村裡人都是『靠天吃水』,下雨時通過磚房頂收集,沉澱雨水來供人畜食用,或者用專門運水的木桶到距本村3公里遠的白泥河裡去背,去的時候還輕鬆,來的時候是上坡,半路要休息好幾次才能到家,要是遇到乾旱年份,群眾吃水都成問題。」何翠蘭老人說
 
  家住村委會旁的候春金告訴記者,以前好多年輕人外出務工都不願意回家過年,更不願意住在老家了,覺得環境差又不方便。此外,道路是近一米的毛路,每次下山挑水回來吃要來回一個小時。如今,實施人居環境改造後,道路變寬了,家家戶戶再也不用下山挑水使用,住在家中擰開水龍頭就可以吃上自來水,閑暇時還可以出門打打籃球鍛煉身體,大家都願意回來生活了,有的還回來村裡發展產業,煥然一新的村貌真的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村民高興的走在美麗村莊道路
 
  為此,沿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魚塘村的發展,以縣長何支剛挂帥的結對幫扶工作組,協同縣直部門、沙子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村支兩委,帶領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夯黨建、強基礎、引產業上下功夫,始終將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實現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為主攻方向,以抓鐵有痕的毅力和壯士斷腕的決心吹響了向深度貧困發起總攻的「衝鋒號」。
 
  據了解,自2017年被確定為全縣50個深度貧困村以來,魚塘村始終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充分認識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於促進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升全民幸福感的重要意義,緊緊圍繞中央、省、市縣關於脫貧攻堅系列部署,緊密結合本村實際,強化脫貧舉措,狠抓工作落實,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截止目前為止,魚塘村已完成道路拓寬改造7公里,通往山下的6公里通村路全部硬化,先後實施柏楊小塘等四個組產業路6.6公里、土地整治60畝,「組組通」公路已全部硬化完成。在中礦、中冶集團及有關部門的幫扶下,已完成全村房屋及房前屋後院壩亮化硬化共118棟。
 
和諧美麗的村莊
 
  全村有集中式安全人飲供水點3個,覆蓋全村6個村民組所有農戶。全村所有農戶均已接入國家農電網,享受全國同網同價電力資源,已完成農電網全面改造。全村已實現組組通硬化水泥路,連戶路硬化率100%。全村實現移動、電信信號和4G網絡無盲區全覆蓋。全村擁有農民文化綜合廣場1個,全村已安裝太陽能路燈81盞,建有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村衛生室1個,村委會辦公樓共計350平方米,村文化廣場1000平方米。2018年以來,魚塘村先後獲「全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和「市級文明村寨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如今,走進魚塘村寨,一排排整齊的竹籬笆十分引人注目,家家戶戶庭院整潔,道路乾乾淨淨,村民的房屋漂亮別緻,環繞在山腰,點綴於林間,之前的髒亂差現象不見蹤影,一幅美麗的山鄉美景圖呈現在世人的面前,群眾的滿意度大大提升。
 
  「如今的魚塘村水、電、路及其他公共設施已建設並完善,家家戶戶院落整潔,村裡還發展有600畝空心李產業。同時,村裡將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辣椒產業,由合作社牽頭,村民自己種,因其周期短、見效快、收入高,可使村民增收,防止返貧。下一步,我們將鼓起「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勇氣,拿出「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以更「高」的要求推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對照脫貧摘帽標準,認真開展問題整改『回頭看』查漏補缺。以最「強」的執行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樹立「立即行動、馬上就辦」的工作理念,增強「時間節點」理念,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全面完成各項任務。以最「實」的作風持續開展真蹲實駐幫扶工作,積極制定幫扶措施,進一步加強明白人培養和感恩意識,認真做好非貧困戶教育引導。以最「嚴」的工作紀律保障工作,大力發揚「釘釘子」精神,下大功夫研究問題、破解難題,舉全村之力、舉群眾之智、集中優勢兵力打好攻堅戰、啃下硬骨頭。」魚塘村駐村第一書記崔俊明說。(黃慶松)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