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山东 > 特别报道

外國友人講山東故事 狄沛:「我姓狄,『狄仁傑』的狄」

2020-11-02
来源:香港商报网
    坐在記者對面的狄沛,顯然對自己極為小眾化的漢語姓名頗為滿意。「我姓狄,『狄仁傑』的狄;沛,要區分不是『柿』。」中餐用筷、西餐用叉,狄沛已然極為適應中國國內的生活。30餘年穿行在中德,也讓這位60歲的德國人可以自如地用漢語同國人交流,牆上的兩份生日報則展示着他對生活的熱愛,哪怕是在異域他鄉。
 
狄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狄沛是山東青島中德生態園引進的外籍人才之一,現任中德生態園媒體主管,亦是德語季刊雜誌《China insight》的主編。這本雜誌中,不僅有關於中德生態園的招商政策解析、園區動態展播,還有着關於中德經濟合作的大勢解讀以及兩國的風俗歷史。出版《China insight》雜誌,一方面源於中德生態園的邀請,另外一方面則是狄沛對於自我價值的定位。此前,狄沛曾就職於德國媒體,長期擔任駐華記者。季刊《China insight》如今在中國、德國兩地印刷發行,單期印數超過2000冊,相當比例受眾是德國駐華企業高管和德國國內企業家。
 
    狄沛也深知,每周五天朝九晚五的工作相當枯燥,畢竟周圍的工作夥伴均是中國人。「我想寫一本書,在中國呆了也很長時間,開頭寫了有三頁紙了,就是動手有些懶。」狄沛做着「自我檢討」。其對中國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1985年還曾去過曲阜和泰山。考有國內駕駛證件的狄沛,也不止一次想着開車在山東「兜一圈」,可計劃總沒變化快,每次都是想想作罷。
 
    擁有15萬平方公里的山東,產業、城鄉、區域結構與全國相似度極高,產業門類齊全,是製造業強省。在這一點上,狄沛看得很清楚,他認為山東與德國的產業契合度較強,雙方應進一步加大交流,拓展合作共贏的空間。「尤其是在職業教育上,山東還應該加強。此外,山東更要強調自己的比較優勢,找尋與國內其他省份的差異化所在,瞄準優勢產業進行定位,讓山東亮點在國際範圍內更加突出。」今年,狄沛曾受邀旁邊了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大會,他希望今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能夠零距離接觸山東、了解山東。
 
    在中德生態園近三年,狄沛見證了山東的發展速度。「中德生態園是我一點點看着成長起來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我拍過的照片可以顯現它的快節奏。」狄沛說,他期望中德生態園變成中德交流的窗口和橋樑。(記者 孫珂 齊薇然)
 
[责任编辑:郭昕玥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