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山东 > 特别报道

探訪亞洲首個全自動化碼頭 青島自貿片區勇闖「無人區」

2020-12-13
来源:香港商報網
    12月12日,「2020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山東行」主題採訪活動來到位於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的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碼頭現場我們看不見一位工作人員,無人駕駛的橋吊、自動導引車、無人高速軌道吊穿梭往來,作業現場是一派繁忙景象。
 
 
    「這是目前世界上技術最先進、自動化程度最高、裝卸效率最快的自動化碼頭,也是亞洲首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2017年5月11日正式投入商業運營以來,裝卸效率持續穩步提高,目前平均單機效率達到36.2自然箱/每小時,最高達到44.6自然箱/小時,全面超越人工碼頭,作業效率比國外同類自動化碼頭高50%以上。」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操作部副經理耿衛寧向記者介紹稱。
 
 
    據悉,該碼頭共規劃建設6個泊位,岸線長2088米,可停靠24000TEU集裝箱船,設計年吞吐能力520萬TEU。開創了「低成本、短周期、高效率、全智能、更安全、零排放」的高質量發展「青島模式」,也在全球自動化碼頭領域制高點上樹起了「中國方案」、「中國效率」的旗幟。
 
    與技術創新相輔相成的還有制度創新。據悉,10月13日,在青島港碼頭,裝載來自巴西17.8萬噸鐵礦石的維多利亞輪,只用了不到兩天就完成了向日本大欣輪的轉運。按照以往的正常流程,從卸船到二程船的裝貨、發運需要一周的時間,這次提前5天完成了轉運。
 
    這個變化來自青島自貿片區推出的「國際中轉+船船直轉」監管模式改革。過去,進口企業到港口,需要卸貨接受海關查驗。新模式下,他們可以將卸船作業線與裝船作業線直連,海關登船查驗,進口貨物無需落地就可直接裝船。
 
    新模式帶來了更多開放成果。今年1-11月,青島港完成鐵礦石國際中轉業務430萬噸,同比增長107%。
 
    破解改革難題 發揮自貿試驗區開放優勢
 
    青島前灣保稅港區、青島西海岸綜合保稅區、青島西海岸新區保稅物流中心,功能齊全、手續簡化以及多項優惠政策的疊加效應,讓青島自貿片區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全域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的青島自貿片區,在山東自貿試驗區三片區中區域面積最大、承擔試點最多,疊加了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國家級開發區等眾多國家開放戰略。52平方公里之外,是西海岸新區2000多平方公里的廣闊腹地,這裡製造業發達,新興業態不斷湧現,為青島自貿片區大展拳腳提供了充足保障。
 
    掛牌一年多以來,青島自貿片區大力開展首創性、差異性、集成性探索,重點發展現代海洋、國際貿易、航運物流、現代金融、先進制造等五大特色產業,積極推進動能變革,以產業優勢實現項目和企業加速集聚。
 
    截至目前,青島自貿片區106項試點任務已實施96項,實施率超過九成,總結形成60餘項改革創新成果。其中,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新模式等全國首創型經驗案例13個。
 
    為培育最優營商環境,落實山東自貿試驗區改革任務,支持境外知名高等學校、教育和科研機構設立教育教學、研究、實訓機構(項目)順利落地,青島自貿片區率先出台《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外商獨資設立經營性職業技能培訓機構(非學制類)的實施辦法(試行)》,對外商獨資經營性培訓機構在嚴格審核的基礎上,全面推行告知承諾制,承諾即批覆,企業一天之內就能拿到營業執照和辦學許可證。
 
    統計數據顯示,從去年獲批至今年8月底,青島自貿片區新增納稅企業5149戶,其中新增民營企業占比達97.7%,成為帶動片區經濟的主導力量。今年1-9月,青島自貿片區實際利用外資2.84億美元,同比增長64.1%;實現外貿進出口750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跨境電商實現銷售額15.66億元,同比增長9倍。
 
    今年8月30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高峰論壇暨《2020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發展評估報告》發布會上,青島自貿片區榮獲「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十佳產業園區」。
 
    另外,隨着RCEP的簽署以及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中國迎來了發展的良機,青島也迎來發展利好。RCEP的簽署,將不斷提升青島與日韓的經貿合作水平,從而有助於青島在三國地方經貿合作中發揮示範和引領作用。作為經濟外向型城市的青島,必須把握RCEP這個難得的發展紅利,為城市下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拓寬貿易通道,創造極為有利的條件。(記者 齊薇然)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