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北京 > 经济纵横

中銀協邢煒:普惠金融十年成效凸顯

2023-11-20
来源:香港商報網

    11月8日,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邢煒出席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中國銀行業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論壇——普惠金融十年發展回顧及展望」並致辭。

    邢煒表示,十年來,現代金融服務體系的普惠性凸顯,多層次、廣覆蓋和包容性金融供給格局初步建立,普惠金融發展頂層設計和政策制度更加完善細化,數字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持續優化創新,用於豐富融資增信手段的信用信息體系不斷健全,在服務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科技創新等國家重大戰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根據世界銀行等權威國際組織研究統計,我國金融包容性獲得顯著增強,普惠金融服務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部分指標已位居中高收入經濟體前列。

    銀行業普惠金融發展碩果纍纍

    近年來,大型商業銀行通過數碼技術賦能進行服務下沉,提升向普惠重點群體金融服務覆蓋面和資源配置力度;中小銀行發揮點多面廣優勢,廣泛延伸暢通金融服務網絡的「毛細血管」,基礎金融服務的效率和保障水平明顯提升。總體來說,中國銀行業已初步建立起多層次、廣覆蓋、有競爭力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據統計,截至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8.74萬億元,近五年年均增速約25%,較2018年末增長超過2倍。普惠小微授信戶數超過6000萬戶,佔全部經營主體的1/3、活躍經營主體的1/2。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8%,較2018年末累計降幅超過30%,市場主體融資成本顯著降低。

    近年來,銀行業持續加快普惠金融數碼化進程,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手段有效突破地域、層級等時空限制,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貴、慢、險」問題,推動普惠金融服務實現增量擴面、提質增效。數字普惠金融產品的易用性、安全性、適老性得到明顯提升,數字金融服務場景日趨豐富,客戶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得到進一步拓展。風險管理智能化程度和自動化水平持續提升,助力普惠金融業務資產質量處於穩健可控水平,其中,國有五大行普惠金融業務整體不良率低於其全行平均不良率。信息不對稱問題得到進一步緩解,金融服務透明度明顯提高。總體來看,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推動了普惠金融業務從原來的不敢做、不願做、不會做,逐漸成為厚植客戶基礎的品牌業務。

    金融資源持續向鄉村地區進行重點傾斜,截至9月末,全國涉農貸款餘額55.8萬億元,在各項貸款餘額中佔比超過20%,增速保持領先地位。農村普惠金融服務均等化、便利度不斷提升,銀行業機構鄉鎮覆蓋率97.9%,基礎金融服務行政村覆蓋率接近100%,做到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綜合金融服務不出鎮。農村信用基石進一步夯實,涉農貸款利率處於較低水平,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金融支持力度明顯提升。

    構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模式

    邢煒指出,當前,我國已經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普惠金融工作需要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大範圍上實現高質量發展。因此,在守正創新基礎上,應以新時代、新戰略、新起點為視角,着眼於構建商業可持續、成本可負擔、風險可管控的普惠金融發展模式。

    具體來看,一是關注市場主體金融健康,貫徹負責任金融理念。金融健康是普惠金融發展的高級形態,隨着金融健康納入普惠金融政策體系,銀行機構應着手加強金融健康能力建設,有效提升市場主體財務韌性,幫助相關客群提升收支管理、風險應對和保障以及財務規劃等方面的能力,降低因相關群體金融不健康所產生的潛在金融風險,實現銀行機構自身穩健經營。另一方面,應秉持負責任金融的經營服務理念,逐步把金融健康的理念要求融入銀行機構業務管理各環節,通過細分客群不同特點、風險狀況和現實需求,提供相適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二是更加注重資源配置效率,不同類型商業銀行要有序競合、錯位競爭。要提升普惠金融資源在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精準配置能力,助力縮小收入差距、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要在調整優化信貸結構上下功夫,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在服務方式上要逐步實現從以提供融資服務為主向提供綜合金融服務轉型提升。其次,要深化運用科技手段,改進授信審批和風險管理模型,優化普惠金融服務模式,加大對偏遠地區和無貸戶群體金融服務覆蓋面,打造健康良性的數字普惠金融生態。

    三是增強與實體經濟適配性,促進與綠色金融、科創金融等有機融合。聚焦當下實體經濟重點領域急難愁盼的突出問題,主動適應新興業態、轉型升級等金融服務需求,不斷提高新市民、老年人、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金融可得性、精準度和滿意度,穩步提升縣域地區存貸比至合理水平。其次,要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完善科創金融尅服務模式,加大對專精特新、戰略性新興產業小微企業的支持,構建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發展生態圈。要拓寬涉農主體融資抵質押物範圍,進一步推廣知識產權、生物活體、林權等動產和權利抵質押融資模式,充分盤活農村生產要素。要增強普惠金融與綠色金融融合發展,在重點服務領域中融入綠色低碳發展目標,探索開發符合小微客群經營特點的綠色金融產品,為小微企業、農業企業、農戶技術升級改造和污染治理等生產經營方式的綠色轉型提供定製化金融支持。(記者 林彬彬)

頂圖: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邢煒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