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歷史建築 保育仍須努力-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风物

馬鞍山歷史建築 保育仍須努力

2016-06-23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古物諮詢委員會早前確定了馬鞍山5個歷史建築的評級,它們分別為馬鞍山礦場240ML礦洞外牆及110ML礦洞外牆(二級歷史建築)、馬鞍山礦場選礦廠(三級歷史建築)、馬鞍山礦場礦務居地構築物(三級歷史建築)、馬鞍山村路天主堂(聖若瑟堂)建築群(二級歷史建築),以及馬鞍山村路信義會恩光堂(三級歷史建築)。其中只有恩光堂自資進行首期活化工程,其餘的仍舊在歲月的洪流中慢慢遭受破壞。而當局只依循一貫機制處理這些歷史評級建築,暫時未有展開保育工作。有長期關注馬鞍山礦山歷史的人士指出,該段歷史十分獨特,當局應珍視,但現存的建築不少處於危機之中,例如天主堂位處危險斜坡上,須進一步維修以策安全。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炸藥倉3月份被清拆敲毀門窗

  對於該些馬鞍山歷史建築獲評級后,當局將有何跟進行動,如會否展開保育工作諸如維修礦洞、清理礦場周邊雜草等,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下稱:辦事處)回覆本刊查詢時只表示,現時為保護已評級歷史建築,政府設有內部監察機制,如屋宇署、地政總署及規劃署接獲申請或查詢,或部門人員在執行日常職務(例如定期巡查)時,知悉任何可能威脅歷史建築的情况,必須立即通報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及古物古蹟辦事處(古蹟辦)進行跟進。如任何部門欲對5個馬鞍山歷史建築及其周圍環境進行發展、維修及/或保養,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和古蹟辦樂意為相關部門就文物保育方面提供技術意見。

  不過當局的機制亦出現漏洞,令評級建築受到破壞。屬三級歷史建築的馬鞍山礦場礦務居地構築物,其中的炸藥倉3月份時便因未有寮屋登記編號被地政總署強行清拆,敲毀門窗,幸建築物仍未損。而地政總署解釋負責清拆工程的部門寮屋管制辦事處不屬土地發展範疇,因此不在通報機制的資料傳閱名單內,日后會作出改善。

  天主堂位處險坡之上危機最大

  7年前力促馬鞍山礦場發展為礦山公園的前沙田區議員楊祥利,自評級公布后,成立了「鞍山歷史建築關注組」。他表示,雖然成立礦山公園早已遭遇滑鐵盧,但該段獨特歷史很珍貴,希望政府可「回頭是岸」。他指在眾評級歷史建築中,天主堂危機最大,因它處於危險斜坡之上,有需要維修,他說關注組已去信要求與古蹟辦會面。另外,正聯絡天主教區,希望他們可改變初衷,能跟進天主堂的日后去向。不過,馬鞍山聖方濟堂主任司鐸倪德文神父表示,由於礦村山上大部分居民已搬往山下,天主堂原來要服務人群的功能已喪失。他說,過往亦曾與教區研究過可否辟作靜修中心,但發覺涉款龐大,難以找到資金,最終否決。他指政府若主導維修,教堂可配合如可派員上山做宗教活動、提供歷史資料,但維修方面不會作投資。

  事實上,位於政府土地上的天主堂建築群,教區早已將它交還政府,早年不少游人進內游玩,但為防止有人非法占用該政府土地,沙田地政處將其圍封,并自2009年5月起派駐保安人員看守。土力工程處回覆本刊查詢指,天主堂建築群主要位處的天然山坡過往并沒有出現崩塌痕跡或山泥傾瀉。另外,辦事處表示,由於該政府土地屬綠化地帶規劃,現時載列於沙田區可申請作綠化或社區用途的臨時空置政府土地表內。若有團體向地政處以短期租約形式申請使用該政府土地作綠化或政府/機構/社區等非牟利用途,地政處會按既定程序處理。由於天主堂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地政處會就短期租約申請諮詢古蹟辦的意見,以擬定相關的租約條款。不過楊祥利指即使能成功租用,營運也是一個難題。

  信義會恩光堂二期活化缺資金

  至於去年3月完成首期活化工程的信義會恩光堂,已變身全港首間集合探索昔日工業遺產(礦場)、宗教遺產(宗教團體在當地傳教、辦學及救濟的歷史)、礦村遺產(不同地域及政治取向人士聚居礦場周邊形成獨特的生活模式)及自然價值(特別的地質、物種如杜鵑等)的活動中心「鞍山探索館」,至今該館已舉辦超過170項導賞及教育活動,接待及服務公眾逾萬人次。

  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就業及社區服務部經理樊文韜表示,探索館至今營運尚好,可應付職員、燈油火蠟等開支。他指首期活化工程用了300多萬元,第二期預計要用千多萬元,以活化恩光堂周邊的幼稚園、救濟品儲存倉及做好整體營地規劃。由於涉款龐大,籌募資金并不容易,他說會考慮申請政府的資助基金。

  建議與非政府組織合作推行

  樊文韜續表示,無論信義會或村民都欣喜恩光堂獲正面評級,肯定了它的歷史及發展元素。不過,它指礦場建築物都已荒廢,同時礦場公司大公洋行當時撤離時,拆走及變賣很多東西,令到礦場已變得不整全,但即使如此,仍雖保留以反映這段獨一無二的歷史。他認為評級愈高愈好,因為無論評為一級、二級或三級,都有被拆掉的危機。而保育馬鞍山不可缺少前述的4項元素,較理想的保育做法是當局應擔當一定角色,例如與有興趣的非政府組織采取合作形式去保育。

[责任编辑:郑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