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火面燎牙形似坐姿 紮製客家大士王 精巧難度高-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特色火面燎牙形似坐姿 紮製客家大士王 精巧難度高

2016-08-25
来源:

  在沙頭角區中元節普渡法會萊洞村場地,高14呎的大士王(即鬼王)安坐在棚內,它最引人目光的,是那火紅色的臉,有別於在其他盂蘭法會或打醮所見的形貌,紮製者是祺麟店的冒卓祺。他說,這是客家大士王,紅面予人喜慶感覺強烈,去年為該盛會做了一個,今年進一步,大士公更漂亮,但精心工藝由汗水換來,他冒高溫,捱更抵夜,花數十小時才完成,幸好有家人幫忙,但坦言紮作這門手藝不易為,如後繼人難覓,現時的廠房亦已納入元朗南發展範圍內,未來終有一天要搬離。  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冒卓祺高溫下紮作渾身是汗

  走訪冒卓祺師傅的廠房不是易事,它位於元朗白沙村貨倉區,要在他用電話指引下才能到達。廠房有3000呎,樓底很高,足以放下10多呎的大士。時值8月盛暑,下午溫度已有30多度,抵達時正在紮作大士王頭部的冒卓祺,渾身是汗,「知道你來採訪,昨日已做好面譜,現在又紮了一些,等你好交差。」個性隨和的冒師傅滴汗說。

  這個客家大士王是全紮作,包括頭部、身軀,以及形似坐姿。冒說,單是紮作已用去40小時,紮好後,要畫面、黐紙布,又要用20小時,不過他有太太及母親幫忙,可省一些時間。

  記者站看他不斷將削好的竹篾拗彎曲,之後用沙紙紮好,不久就出現了一個大頭形狀,跟住將用倒模造出來的面譜放在竹篾架上,看看是否合尺寸,能否承托,結果很合度,整個過程看來好像不費什麼心機,但事實上這是經驗累積而來的工夫。

  只有44歲的冒卓祺,從事紮作已25年,最初由製作花炮做起,到1997年創業,在大埔寶湖街市成立祺麟店,但街市地方難做大型紮作,到2001年搬往上水工廠大廈,後因地方不夠及加租問題,2005年搬往現址。

  ●冒拿手紮作花炮麒麟醒獅

  紮作花炮、麒麟、醒獅,是他的拿手好戲,曾做過的最大型紮作是200呎金龍,供元朗南邊圍及田寮村於元朗會景巡遊之用。至於紮作鬼王,他早慣於製作,但說到是客家大士王,去年才首度出籠。冒卓祺在古洞出生,是半個客家人,因母親是客家增城,阿爺則來自江蘇,客家人從前不重中元節法會,基本上很少人會籌辦,但沙頭角舉行了幾年後,覺得應該持續下去,以保持族群精髓,喚醒多些客家人參與,於是去年客家大士王出來了!

  ●客家大士王與廣東式有異

  冒卓祺做客家大士王,曾參考台灣,其最大的特點是「火面燎牙」,面是火紅色的,牙突出來,「這副面貌跟其他大士王很不同;廣東式的,是白底彩色,沒有燎牙,鶴佬同潮州的有燎牙,但前者是啡面,後者是藍面,感覺惡相少少。」姿勢方面,客家大士王坐,鶴佬的是單腳企,潮式是雙腳站,本地的是坐雪糕筒。而坐姿勢並不易製作,因為、腳、靴,都要清晰顯現。

  ●「出色」裝身一絲不苟

  大士王能震懾遊魂野鬼,並非「茂利」,外貌十分重要,冒卓祺指這正是「人靠衣裝,佛靠金裝」的道理,因此紮好框架後,後期製作的「出色」部分即裝飾,就要靠個人技藝了!在首訪後隔天的黃昏,記者再來看他如何「出色」。「出色」主要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面上色,第二部分是裝身,用紙及布黐上竹篾結構的身軀。

  ●為方便記者採訪開通宵

  冒師傅也為了讓記者好交差,好一部分的「出色」工序已做好,「身軀通宵紮好,用了6、7小時,你來之前,已黐了些紙布,面也大致畫好。」細看大士王的面塗上大紅色,並貼些金紙,眼睛黑色並打眼影,看來十分搶眼。而那些紙並不是普通的紙,全是有花紋的,色彩豐富,一些硬花紋紙更襯上膠花。他說,用什麼紙和布,每個紮作師傅的心水都不同,「總之做到五顏六色,有喜慶感覺就可以」。
 

[责任编辑: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