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獻力 維修大帽山山徑 漁護署推動 義工與外籍專家參與-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民間獻力 維修大帽山山徑 漁護署推動 義工與外籍專家參與

2017-02-23
来源:香港商報網

義工們埋頭苦幹平整山徑。記者 周駿攝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周駿報道:郊野公園是香港不可複製的自然遺產。信步於園中山徑,呼吸清新空氣、感受綠色山巒、藍色海灣的寧靜環境的市民們,是否有意參與呵護屬於大自然的郊野公園。去年11月下旬,政府漁護署與非牟利機構(NGO)合作,首次舉辦有義工參與的「山徑維修工作坊」。本月11日,漁護署移師大帽山開展該項活動,署方稱,當日有義工、導師及外籍專家共24人參與活動。來自新加坡山徑專家指出,該國義工參與山徑、單車徑維修工作已有6、7年。當然該國百餘公里的山徑較平坦且無台階,而香港有600公里山徑且台階較多,其維修難度較大。

3人合力撬石鋪路,獻力郊野。

  修復岔路深坑以策安全

  漁護署首次山徑維修工作坊於去年11月26日舉行,至今舉辦5個工作坊,分別在西貢雞公山、大欖及大帽山維修山徑,本月11日,署方移師大帽山進行「山徑維修工作坊」的試驗工作,合作方樂施會和綠惜地球共招募13名義工參與該項工作,署方則有專家、專業導師等共6人參與指導工作。該署郊野公園主任(中區)洪敦熹表示,今次選擇大帽山,主因是其環境有草地,並且有一個麥理浩徑,大部分市民行草地時,行出許多分岔路,問題是形成深坑(疤痕),令山勢環境不美觀,因此希望修復成一條安全、美觀的山徑路。由於維修仍屬試驗性質,故選擇鉛礦坳段,地勢比較平坦,也看看義工參與這項試驗,有沒有問題和改善措施。

新加坡山徑專家林暉明表示,香港有600公里山徑,修復工作難度大。

  該署邀請的新加坡山徑專家林暉明表示,歐美的山徑維修趨勢,做台階越來越少,其因,行山人士自然鍾意行平路,而台階令行山人士受傷機會增加。他在分析香港山徑特色時指出,香港行山徑大約有600多公里且台階多,包括單車徑亦是台階多,所以,研究是否要做台階。相比之下,新加坡現有100公里的山徑一個台階都沒有,在香港山徑特色是台階多,包括單車徑亦是台階多,所以,研究是否要做台階。舊山徑改造成為可持續性山徑比較麻煩些,可持續性維修方面難度大,他鼓勵義工做一些無台階的山徑。對於義工參與「山徑維修工作坊」,他介紹,新加坡義工維修單車徑、山徑已有6、7年了,他與香港義工合作,於2011年開始修越野單車徑,今次則是義工合作維修山徑。

  導師指導工作成功感大

  樂施會籌募經理(運動)黃玉閒表示,該會今次是第3次參加修復山徑工作,共有30名義工參加,參與修復過程看到整個山都是「疤痕(指分岔路)」,如果修建一條山徑給行山人士,可減少山坡「疤痕」。她指出,近年鍾意跑山或者組織跑山活動的機構增加。有些組織不太注重山徑的清潔和可持續性,她希望行山或者跑山活動既是籌款也是環保活動。市民應改變僅僅是消費山景、大自然的觀念。她介紹,在日本每100公里山徑附近,都有一些居民自發組織修復山徑,其中,許多長者每日行山都會檢查山徑,社區則提供修復山徑的工具和資源。

修復山徑工具樣樣齊全。

  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表示,不同的導師、師傅指導修復山徑,成功感很大,義工反應也很好,她自己從中思考一條山徑怎樣保護最靚,有的路損耗大、水土流失嚴重,如果用傳統方法很快修復,但未必符合環境理念,如用石頭未必符合環保原則。一些山徑看似好好,但水土流失嚴重,在未鋪石屎前做好水土流失工作,而水是山徑水土流失的最大敵人,研究水土流失的水源源頭開出一條水道減慢、分散水流,令水流避開山徑。

  了解基本修整山徑方法

  現場所見一位姓張的義工,很熟手地搬運、鋪散泥土於規定山徑,然後,平整泥土,她表示,今次第一次參加活動,在專業導師、專家指導下,能夠了解基本修整山徑方法。從事30年農林護理的署方高級農林助理員吳國華表示,今次義工表現都很好,雖然不識做,但都很落力嘗試做一條路,領會到過程中的辛苦而且並非易事,而他日積月累的做,近期便有3個月每日不停的修整山徑(另外一處)。他當做一種運動,但會有職業病,關節勞損,傷着手位。

 

[责任编辑:肖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