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弘揚守望相助風氣 永平村茶果承傳傳統風味-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风物

冀弘揚守望相助風氣 永平村茶果承傳傳統風味

2018-03-19
来源:香港商報网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周駿報道:俗語「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新界鄉村傳統小食「茶果」做工講究,一鍋熱騰騰的米色茶果光滑透亮、入口滿口香,品味者未必清楚其製作的門道。3月5日(驚蟄)萬物更新之時,新田永平村十幾位主婦在經過6日的採購食材、蒸、炸及攪拌成餡等多道準備工序後,製作出千餘個茶果,她們將茶果分派給該村和鄰近幫手的村民,同時,也派發予外來租戶市民,目的就是要傳承鄉村傳統習俗,凝聚鄉情,弘揚守望相助的社會風氣。

  每年元宵前後製茶果

  3月5日午後3時許,新田古建築「大夫第」一街相隔的永平村落飄陣陣米香味,記者循米香味來到村公所廚房,所見七八位主婦圍廚房忙前忙後製作圍頭茶果。她們分工,有包果餡、有蒸茶果的。該村村民、原元朗文藝協進會副主席袁蘭芳,正在修剪茶果用的蕉葉,她表示,按照村中習俗,每年農曆正月元宵節前後,只要人手足夠,該村村民就會製作茶果,而鄰近幾條村村民亦會來幫手。今次得到有心人捐資3000元,可以製作千餘個茶果。村民們已於5天前手準備 ,清潔村公所廚房的兩台柴灶、兩口大鐵鑊,準備架生,另外,採購食材,包括80斤糯米粉、40斤綠豆、20斤生抽、花生及葱等。

  她表示,烹飪基本程序是,將綠豆去皮後於水中浸2天,再將綠豆蒸熟,以人手將綠豆攪拌成粉狀,然後於鍋中炒至乾爽、落味,花生炒香去皮,然後磨碎,又將花油炸,與綠豆粉、花生等數種材料一起攪拌均勻做果餡。而糯米粉與沸水搓成麵團包果餡後,將每一個成形的茶果放在蕉葉上面於蒸鑊中蒸8分鐘後便可以出鑊。當日,一鑊鑊茶果出籠,記者估算,以每鑊約30個計算,共要蒸34鑊,總共要蒸4個小時之久。

  欲開班授課仍存困難

  當日,鄉議局婦青會主任委員陳嘉敏、學者鄭赤琰教授、時裝設計師劉玉蓮及前香港小姐鄭文雅等人專程觀摩茶果製作。欲「先睹為快」的鄭文雅表示,早上8時她已趕到該村,也只趕上最後包茶果的環節,她親手包一個小豬狀的茶果放入蒸屜中以示區分,待8分鐘蒸熟後揭開蓋,小豬狀的茶果未有變形,她隨即拿起自己的傑作,笑言要帶回家中獨享。

  村中主妇同来宾齐来一起包茶果,自得其乐。

  陳嘉敏則稱,這次觀摩,是希望下次帶領部分大學生參觀茶果製作,希望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包括製作照片、繪畫及戲劇表達茶果製作過程,而原定開班,讓有興趣的學員由頭參與整個製作過程,但現時看到製作工序時間長,故將前期製作以視像記錄下來播放,學員們只參與包餡的工序,但仍要解決柴灶蒸茶果問題,欲開班授課仍存有困難。

  袁蘭芳(左)與鄭文雅(中)高興地將一屜包好的茶果放入鍋中蒸。

  從小在市區長大,後嫁到該村的文太,早年移民去歐洲,後再返港居住十幾年,卻是第一次親眼看見並參與茶果製作,村民們製作茶果原因很簡單,目的就是要傳承鄉村傳統習俗,弘揚守望相助的社會風氣。當日,錦田鄉委會主席鄧賀年、鄉議局顧問梁和平途經該村,該鄉委會前主席文富穩邀請他們品嘗茶果,熱騰騰的米色茶果光滑透亮、入口滿口香。

[责任编辑: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