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慶堂龍隊衝出香港闖台南 赴會鹽水蜂炮 交流文化傳統-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合慶堂龍隊衝出香港闖台南 赴會鹽水蜂炮 交流文化傳統

2018-04-02
来源:香港商報

  

  合慶堂花炮會舞龍隊衝出香港,參與台南元宵節鹽水蜂炮活動。

  黑綠色張飛龍長達68米,由28人舞動,在鹽水遶境巡遊祈福。

  新界鄉村有不少舞龍隊,不時在節慶日為村出巡,但都是地方性活動,來自元朗的水蕉老圍合慶堂花炮會舞龍隊則有創舉,在過去不久的元宵節「衝出香港」,到台南鹽水區參與當地的鹽水蜂炮活動,長達68米、由28人舞動的黑綠色張飛龍,在鹽水遶境巡遊祈福,所到之處受圍觀遊客及市民歡迎。參與的隊員表示辛苦程度較諸元朗天后誕尤有過之,但畢生難忘,是非常難得的文化交流活動,期待舞龍隊未來再有機會到異地表演。

  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威猛黑綠色張飛龍出動

  水蕉老圍合慶堂花炮會舞龍隊(下稱:舞龍隊)是次能有機會到台南鹽水舞龍,是由舞龍隊的教練梁有金穿針引線。人稱「金爺」的梁有金是水蕉老圍村民,曾在台灣工作十多年,他其中一名同事就是鹽水區岸內里里長的兒子,因此5、6年前開始,他已參與元宵節的鹽水蜂炮活動(詳見配稿)。近來適值鹽水想蜂炮活動國際化,展現不同地域的文化,於是邀請舞龍隊到來表演。

  金爺說,雙方一拍即合,他相信這是第一條廣東大龍在台灣出現。舞龍隊40名成員帶同張飛龍正月十二抵達鹽水,隨即在當天及翌日到區上小學操練,到正月十四下午4時多,先去區上的4、5間廟宇參拜,為時約兩小時。正月十五當天是戲肉,舞龍隊整日在鹽水遶境巡遊,張飛龍先簪花掛紅及點睛才出動,由上午10時巡遊表演至晚上7時。

  需28人舞動18人是主力

  今次在台南所用的張飛龍,曾在元朗天后誕會景巡遊出動,由金爺設計,外觀偏向馬來西亞花式龍,「同廣東傳統龍有些不同,眼睛蹙些,沒有傳統龍眼仔那麼圓碌碌,牙齒亦尖及有立體感,沒有那麼扁平,外貌看起來威猛些」。當地的迴響亦很正面,有傳媒以火龍來形容這條香港龍,並指氣勢凌人!而所謂張飛龍,因其顏色而言,外觀是黑綠色,另有紅黑色的是關公龍、彩色的是劉備龍。

  饒有霸氣的張飛龍有機會衝出香港,到台南當地作文化交流,為留下良好名聲,金爺替舞龍隊加入新動作「穿龍門」(龍頭與龍尾相接,並可穿過龍身)及「盤龍拜」(龍身盤捲,龍頭揖拜),並早在半年前練習。他指當地場地大,街道比香港大三分一,可以施展。而40名舞龍隊員一半是村民,一半是愛好者,他們都是主力,要28人舞動的張飛龍有18人是主力,其餘10人是舞龍經驗淺或無經驗的鹽水區居民。金爺解釋要找當地人支援(約百人),主因是舞龍時間長,不可能全由主力上陣,「舞大龍重龍的氣勢,不是技巧花式,鑼鼓聲要好大,動作要一上一落,主力會用有顏色的棍,無經驗的用無色棍,跟主力便行」。

  女生Celia擔任「龍珠女」

  一般舞龍,站在最前面的,是帶龍的掌珠者,這人要舞動龍珠,他走到哪邊,龍就往哪邊,角色十分重要,鹽水的香港張飛龍,舞龍珠的是一名女生Celia,身手靈活不在講,走動起來不失輕盈,很吸睛。Celia說,舞龍隊找她做「龍珠女」,確實看中女性掌珠會吸引更多人看表演。她不是水蕉老圍村民,但爸爸在元朗圍村長大,自小已耳濡目染,在天后誕時團隊服巡遊,看過很多舞龍。3年前,受金爺邀請加入舞龍隊,擔任「龍珠女」。

  問道如何做好這角色,她說要憑經驗和勤力,後者是要常練紮馬及跑步,增加雙腳的耐力、跳動時的靈巧感。她又指因要跳動帶龍,又在暴曬下進行,舞珠3小時已很疲累,但這次正月十五在台南可說由朝走到晚,雖不是全程舞動龍珠,但直言「好甘」,仲辛苦過元朗天后誕巡遊。不過她說很開心,因自己鍾意舞龍,竟有機會第一次出外表演,香港亦無舞龍隊出過去,台南是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地方,好開心大家可以有文化交流,「好有成功感,團結感也很強,40人同一條心做一件事」。

  最難忍鞭炮致狂咳不止

  另一名舞龍隊員Vincent是金爺所開設農莊裏的員工,他其中一項工作是在嘉年華會裏舞龍,與參觀者共樂,這項工作令他第一次接觸舞龍,金爺發覺這位員工或徒弟天分高,即使舞龍經驗淺,也叫他赴台表演。身材健碩的Vincent負責龍尾,將它舞動得虎虎生風,但由於時間長,他說感到好,而最難忍受是鹽水的活動會燒很多鞭炮,大量白煙冒出,令他狂咳不止,要暫時找人頂替。總結此行他說很開心,因為是第一次出外表演,他很期待個多月後的元朗天后誕巡遊,可再展雄風。

  金爺表示,好多舞龍隊員都期望再次出外表演,事實上他們亦再獲邀到台灣一個市鎮參與慶祝媽祖誕即天后誕,但他強調舞龍是同宗教有關的儀式,絕不可以因面子而做,舞龍隊要在港參與元朗天后誕巡遊,所以已婉拒邀請。

  鹽水蜂炮萬箭齊發驅災疫

  「鹽水蜂炮」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活動之一,由台南鹽水武廟主辦,所謂蜂炮是指許多沖天炮組成的大型發炮台(狀如多管火箭炮組合),點燃時萬炮齊發,會發出鳴聲,稱「蜂炮」。

  據台灣觀光局的資料介紹,相傳於清光緒十一年七、八月間,鹽水街流行霍亂瘟疫,因當時醫藥不發達,死者日眾,居民恐慌,祈求關聖帝君解災救難。關聖帝君乃於元宵夜命周倉將軍為前導,帝君神轎殿後,眾善信隨神轎一路燃放鞭炮,遶境大街小巷至天明,將瘟疫一掃而除。自此後代子孫每年均沿襲往例,迎請關聖帝君元宵夜出巡。

  被蜂炮射中愈多來年愈旺

  「鹽水蜂炮」活動包含遶境全鹽水區,轎夫推神轎,在成千上萬的民眾及遊客簇擁下,在街道上遶巡穿梭,當神轎群行至商家、住戶門口時,頭家即將大小的炮台(或稱炮城)抬至路上,然後點燃炮城的引信。鹽水蜂炮以萬箭齊發方式,刺耳的蜂鳴炮響聲掩蓋周遭,蜂火四處流竄等。人們相信透過蜂炮洗禮,能消災解難,掃除穢氣,更讓來年的運勢越來越旺。原本遶境活動為元宵節當日開始,為期一天,後因遶境時間過長,安排為兩天的遶境行程,因此目前的鹽水蜂炮活動時間為農曆正月十四日上午8時開始,至隔日元宵節午夜過後方全部結束。

  參加過多次鹽水蜂炮活動的金爺,一如當地人,做好全副武裝迎接蜂炮,包括穿上厚褸及戴上頭盔,他說被蜂炮射中愈多,來年愈旺。

[责任编辑: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