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蹂躪 歐羅農場損失慘重-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山竹蹂躪 歐羅農場損失慘重

2018-09-25
来源:香港商報

农场内大幅棚架被吹塌。记者 鄭玉君摄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鄭玉君報道:颱風「山竹」襲港,本土農業受重創,其中8年前由商界CEO(總經理)轉職有機種植農夫的黃如榮,其農場損失慘重,估計約50萬元,為創業以來之最。惟天災未打擊其樂觀心態,與猶如拍檔的家人正努力清理棚架、毀爛農作物,以及亂作一團的雜物,冀盡快展開秋冬蔬菜種植,並希望在這中秋假期,如常為到農場探訪的市民舉行賞月活動。

 

  招牌不見了棚架被吹塌

  記者3年前曾採訪過錦田大江埔歐羅有機農場負責人黃如榮,在有遮陽效果的活動棚架下進行採訪,但颱風過後的第2日再訪,現場環境十分嚇人,不但門口的農場招牌不見了,活動棚架早已吹塌,變成露天大笪地,活動棚後方的苗棚及瓜棚,全被強風吹得變形。

  黃如榮說,農作物如葉菜、瓜豆、食用花、果樹、蔗,損毀達九成,設施主要是棚架倒塌,有10個以上(有些1萬元1個,一些10萬元1個),初步點算約有50萬元損失。他說,以往風災雨災都會有些損失,但今次「山竹」帶來的損失最嚴重,「我栽種了大量洛神花,有300棵,年頭已開始種,10月開花,12月進入收成期,但現在已重傷,有客人早已訂購20棵,1000元1棵,希望有花仲救得番,可以交到畀人。」

  去信漁護署長促支援

  據他了解,不少行家都有損失,普遍來說,設施損毀達七八成,作物達九成,小型農場損失10萬元以下,中型的約10萬至20萬元,大型的達50萬至100萬元。而作為香港有機生活社社長,他說該社主席羅林漢已去信漁護署署長梁肇輝,希望該署到各區農場進行探訪,了解災情對業界的影響,提供災後支援,協助各農場於風災後早日復元及彌補損失。

  「山竹」來臨前,各方早已預警,黃如榮與其他農夫一樣,亦採取了預防措施,包括盡快採收及去貨、小棵作物移往苗棚或用防蟲網覆蓋以作保護。對於棚架的處理,則有兩難處,「其實可以拆棚,但拆一個,4人做,要大半天,根本做不了這麼多,而拆掉棚架又保護不了作物,但不拆,期望它可承受強風強雨,以往尚可應付,今次則完全無用。」

  重拾心情調整栽種策略

  為了保護棚架,農夫可以有一個「很絕」的做法,就是風暴來臨前割爛用來防雨防風的網,那麼棚架就不用因「食正風」而吹歪吹塌,「但基本上好少農夫會這樣做,因為心血作物會無晒,做唔出!」

  黃如榮的雙親都是農夫,他2010年亦是返回老家做有機種植,後來愈做愈大,由初成立時的5萬平方呎增至現在的20萬平方呎,親人如三個家姐、兩個妹妹、一個姐夫及外甥等都幫忙農務。而86歲高齡的黃如榮媽媽依舊住在農場,但9月16日10號風球當天,因為實在太危險,已被家人勸離。

  作物損毀雖然可惜,但前路如何走才是重點,他說種植上會有少少調整,因秋冬作物種植期3至4個月,現在少了1個月,一些需時較長的蔬菜易有蟲患,會種少三成,如椰菜、椰菜花、西蘭花、紅菜頭、金菜頭等,需時較短的葉菜類則會種多些,如生菜、菜心、白菜、小棠菜等。

  堅持有機耕種露天種植

  他坦言,相比8年前入行時,現在種植難度增加,蟲患增多,天氣反覆及極端,一年四季可在兩周內出現,「好濕、好熱、好凍、好爽」,人也難適應,植物亦一樣,因此要做不少保護措施,「步伐要不停變,其實農業也在幫緊大自然環境」。不過做多少保護措施也好,他不會讓植物着保護衣,堅持做有機耕種,理想狀態是露天種植,不會關在溫室內。

[责任编辑:郑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