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填區垃圾汁含抗生素 可致抗藥性惡菌-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堆填區垃圾汁含抗生素 可致抗藥性惡菌

2018-10-15
来源:香港商報

  浸大生物系高級講師鍾姍姍指在未有理想辦法處理不要的藥物前,可考慮置於膠樽內,令滲漏機會減低。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潘仲男報道:濫用抗生素可令病菌產生抗藥性,惟據香港浸會大學一項研究指出,隨意將吃不完或過期的抗生素簡單丟棄,抗生素會滲透於堆填區俗稱「垃圾汁」的滲漏液中,而從香港三個堆填區,包括新界西堆填區、已關閉20年的望后石堆填區和船灣堆填區收集回來的滲漏液中,均驗出含有藥用抗生素,部分含量更達可產生抗藥性細菌水平,構成公眾健康風險。

  部分滲漏液會混合其他污水運到新界的污水處理廠處理。

  可影響海中生物

  研究團體分別於2015年雨季及2016年旱季收集滲漏液,當中新界西堆填區及望后石堆填區的滲漏液會經處理再和其他污水排出海,而船灣堆填區的滲漏液就會直接混合其他污水運到污水處理廠,並測量抗生素殘留物濃度和相關的潛在風險。團體合共測量了7種香港常用的人類抗生素。

  率領研究團隊的浸大生物系高級講師鍾姍姍講述,研究採用由生物醫學學者訂立的「預測無影響濃度」作參考指標。測試結果顯示,在滲漏液有3種抗生素濃度超標,而當中所有滲漏液樣本均驗出抗生素環丙沙星(CIP)濃度超標,介乎5至53倍,包括經滲濾污水處理後排放入大海的滲漏液。鍾續說,抗生素CIP的應用相當廣泛,近年已增加至逾100種藥物中。但殘留物或影響海中的微生物和魚類,後進入人類食物鏈,增加抗生素抗藥性的風險,長遠影響人類健康。

  研究團體分別於2015年雨季及2016年旱季收集滲漏液樣本,圖中是混合污水並經過處理的樣本。

  倡訂家用舊藥回收

  抗生素殘留物有2個主要來源,包括藥廠的排放,及當垃圾棄置的家用藥物。是次研究主要集中於家用藥物,但在關閉20年的堆填區中亦能驗出殘餘抗生素,鍾認為情況絕對不能忽視,並舉例指早在80年代讀書時已有人關注全球暖化,不過全球多年來未有採取應對措施才導致今日局面。在高速發展地方包括香港,雖然經常會用到抗生素,惟社會對抗生素藥性未形成充分理解,她建議政府及早優化現行的藥物配給、使用和棄置制度、訂立家用廢舊藥物回收計劃,以及嚴格管控堆填區滲漏液排放的問題。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