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計劃冀助沙螺灣「复兴」 以藝術表演及工作坊作推廣-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风物

翱翔計劃冀助沙螺灣「复兴」 以藝術表演及工作坊作推廣

2018-11-12
来源:香港商报

 

英國藝術家兩姊弟將6米高的「千里眼」塑造有遠見的感覺,守護沙螺灣。 記者 鄭玉君攝

用羽毛連成的藍色浮網,是陳建國和譚偉霖兩位建築師感受沙螺灣的捕魚業受航空業侵蝕的反思。

山上兩棵大樟樹名列香港古樹榜頭兩位,並可在此俯瞰整個沙螺灣村,以及遠眺香港機場及港珠澳大橋。

村民在山崗上建築一個獨特的觀機坪,可飽覽整條飛機跑道及港珠澳大橋。誇啦啦藝術集匯提供圖片

  有逾300年歷史的大嶼山沙螺灣村正與現代化交織碰撞。其對岸是香港國際機場,橫跨村前是新開通的港珠澳大橋;然而古村並未沾上生機,常住人口由千人流失至現在僅有20多人。沙螺灣村與慈善團體誇啦啦藝術集匯合辦「翱翔」藝動沙螺灣,希望通過藝術表演和工作坊讓市民深入認識沙螺灣,藝動計劃並會每年以不同主題舉行。沙螺灣村長李秀梅說這次活動啟發她除要保存沙螺灣原有風貌外,其隱藏的特色景點有待活化,藉此促政府改善對外交通,復興沙螺灣村。 香港商報特約記者 梁美儀

  歷史照見證沙螺灣多年變遷

誇啦啦藝術集匯藝術總監黃清霞博士指出,這次活動由三年前開始構思,以「飛」為主題。 特約記者 梁美儀攝

  誇啦啦藝術集匯藝術總監黃清霞博士指,此次活動構思3年,緣起1988年她入住沙螺灣。當時的沙螺灣水清沙幼,大海一望無際;可是自從新機場落成,沙螺灣的自然環境每況愈下,30年來促請政府改善交通仍無消息,人口下降、古村荒涼,不能只坐着等,於是構思了這個與機場有關以「飛」為主題的活動,希望與科學家、藝術家和建築師等通過藝術、科學、音樂和戲劇等媒介將沙螺灣創造成活學營地,搞活沙螺灣,現亦構思明年以「水」作為主題。誇啦啦市場推廣及宣傳總監鄭麗華指這次活動除了11月3、4、10及11日給公眾參與外,還設2日學生專場約10間學校參加。

演員通過戶外劇場和觀眾一起遊走沙螺灣村。

把港古廟廣場前正上演互動劇場。

  活動首日記者由東涌碼頭乘船約10分鐘到達沙螺灣碼頭,沿山路直行至把港古廟廣場。迎面見一幅幅以藍色羽毛連成的漁網的裝置藝術,出自兩位建築師之手,是對沙螺灣捕魚業受航空業侵蝕的反思。廣場旁邊擺滿特色美食的攤檔,其中陳姓夫婦售賣的蘿蔔包及糕點「交友仔」是沙螺灣傳統食品。建於清朝乾隆時的把港古廟旁邊是沙螺灣鄉公所,門前展示50年代至今沙螺灣的歷史圖片,從中了解沙螺灣近60年的變遷。

  交通不便 村民只能往外跑

村長李秀梅指沙螺灣藏有許多特色景點,例如鎢礦場和荒廢的學校有待活化。

  村長李秀梅說沙螺灣村的原居民一向以務農和捕魚為生。以前這裏有美麗的沙灘吸引旅客,但自從對岸建新機場後,令海沙嚴重流失,沙灘因而消失,加上每日只有4班船來往,村民搵食只能往外跑。雖然這些破壞令人唏噓,但村民將壞事變好事, 在山崗上建築一個獨特的觀機坪,可飽覽整條飛機跑道及港珠澳大橋。她說其實沙螺灣隱藏許多特色景點,例如50年代盛極一時的鎢礦場、燒瓦、離島碩果僅存的焚化爐和荒廢的學校都是未來活化的景點,最近向政府入紙申請活化學校。

  記者跟隨原居民導賞團來到昔日入村的唯一通道, 見到一排古老的石砌圍牆,原來是當年村民為抵擋海盜而建, 當時圍牆上種滿菠蘿麻防敵。導賞員張廣任說,那時每晚都有兩個村民持槍把守,圍牆內還安裝一門大炮對正大門防範,直至1930年代防衛才告終。

  2棵本港最老古樹鎮村

  來到沙螺灣必看山上兩棵大樟樹,它們超過400年歷史,不只是沙螺灣村的鎮村之寶,更名列香港古樹排行榜頭2位,4米樹徑要8個成年人才能環抱。在此處不單可一覽沙螺灣村全貌,香港國際機場及港珠澳大橋亦映入眼簾。

  沿途看見新地標「千里眼」手捧船矗立於田野,是來自英國藝術家和科學家兩姊弟Sue Hill和Pete Hill,他們就地取材,將村民收集而來的藤蔓雕塑成藝術作品。籌辦單位指未來一年這6米高的「千里眼」將成為沙螺灣的守護神。李秀梅說村民幫手打藤,意外發現藤蔓纏繞樟樹情況嚴重,藉今次活動乘機清理。

  前村長回憶沙螺灣盛況

  沙螺灣位於大嶼山北部,每年冬天刮大風將海沙沖進這裏,因海灣盛產海螺,故名沙螺灣。80多歲的沙螺灣前村長李志峯在今次「翱翔」藝動計劃中為大家講述沙螺灣的故事。他說沙螺灣在50年代初期可謂盛極一時,當時原居民約90戶近千人,風水林不只長滿大樹,耕地廣大,且曾發現鎢礦。據1952年的報紙報道,採鎢礦工人每日可獲工資75元,若干商人派員就地收購,每斤12至14元,收集後運九龍,然後賣去美國及歐洲。

  數千工人聚村採礦

前村長李志回憶沙螺灣在50年代初期盛極一時,風水林長滿大樹,耕地廣大。 

  其後,有三間公司駐集沙螺灣,包括東邊山上有東萊鎢礦,後山有東沙鎢礦,西邊有泰萊鎢礦。後來更發現白石礦,數千礦工聚集在村內,原居民搭建「棚仔」租給他們住,到處是酒樓、豆腐舖。據說盛產最多的洞口(村民稱之為「富貴籠」)每日產礦數百斤,居民都提醒幼小在山上玩時莫接近。

  李志峯說沙螺灣在80年代建築一棟三層樓的屋約80萬元,現在的建造費也不過300萬元,但自從興建新機場後,政府已20年來不批准在此起屋,原因是飛機噪音預測25在等量線範圍內。新機場對沙螺灣影響很大。現在政府提出的「明日大嶼」,地理上屬於港島西,與大嶼山扯不上關係,「沙螺灣地多人少,政府若真正有心在大嶼山周邊發展我們無任歡迎,雖然爭取由東涌通往大澳之車路已經30年仍未果,我們還會繼續爭取。」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