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學者研討蝴蝶及生態保育 氣候暖化及工程發展影響大-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风物

4地學者研討蝴蝶及生態保育 氣候暖化及工程發展影響大

2018-12-24
来源:香港商報

  徐堉峰教授(站立者)指出,溫室效應引致颱風頻生,更多的超級風暴。

  鳳園於2015年發表在港首現的娜拉波灰蝶(Prosotas nora)及其他蝴蝶,均可佐證有關氣候暖化以致物種北移的推測。(相片由環保協進會提供)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周駿報道:透過「蝴蝶效應」看到氣候暖化令物種遷移以致對人類生活的影響。12月15日,「蝴蝶及生態保育國際會議」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辦,來自日本、香港、台灣及深圳的10餘名學者、院校教授共同探討人類活動(溫室效應)對蝴蝶保育與生境的影響。創立12年的大埔鳳園蝴蝶保育區,近年發現蝴蝶品種佐證有關氣候暖化以致物種北移的推測。而與會的鳳園協進會總幹事邱榮光在會上分別與日本大絹斑蝶學會及台灣學者簽署合作書,共同關注並研究蝴蝶遷徙的行為。當日,有逾200名市民聆聽演講。香港漁護署助理署長(自然護理)陳堅峰應邀出席並致辭。

  從事園藝的蘇先生於會前購買多本有關蝴蝶的書籍。

  舉辦方向日本生物學者金沢至(右)頒發感謝狀。

  暖化令物種遷移甚至消失

  12月15日,出席「蝴蝶及生態保育國際會議」的香港、台灣及日本的3位主講學者從專業角度介紹人類活動對蝴蝶保育與生境的影響,當中,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Timothy C. Bonebrake指出,研究和實驗所知,生態的生存,對溫度的改變是敏感的,而溫室效應會令生態結構隨之而改變,令物種遷移,甚至消失。生態豐富有賴於棲息地,他從美國和越南實例指出,土地若遭破壞,生態隨之消失。

  蟲卵提早孵化出現餓死幼蟲

  台灣昆蟲學家徐堉峰教授指出,溫室效應引致颱風頻生,更多的超級颱風、超級風暴。他去年在美國、中國的考察期間遇上颱風吹襲,災後生境遭嚴重甚至全面破壞,需要長時間的修復,他到澳洲保育區(兩公里範圍)時,颱風剛好在那裏登陸,這裏物種全部沒有了。徐堉峰指出最大問題是氣候暖化,在日本,令昆蟲卵提早孵化出來,但植物的嫩芽沒有長出來,結果有30%幼蟲沒得吃而死掉。徐又引述一東京教授稱,從來沒有見過這類情況發生。徐續指日本櫻花異常地提早多個月開花,更發現個別品種的蝴蝶蛹,達40%因天氣異常而死亡,是非常嚴重的影響,溫室效應、天氣異變影響重大,必須留意和應對。

  舉辦方向各位講者頒發感謝狀。 記者 周駿攝

  日本調查除草修路破壞生態

  日本生物學者金沢至稱,日本民間自發進行蝴蝶調查結果指出,除草和道路工程令生態明顯減少,而墳場、寺院及古樹林的土地,因為沒有工程和發展的影響,得以保育生態環境。他指出,政府及議員提倡道路、工程及發展的同時,也應該顧及生態的保育,因此,環境評估必須做好,妥善、重視和處理。

  另外,台灣社區大學老師林柏昌在會上,講述於社區中開展蝴蝶教育保育體會。

  新蝶港首現證暖化遷移推測

  鳳園協進會總幹事邱榮光稱,該組織與土地持份者成功合作開展保育工作,而大埔鳳園蝴蝶保育區歷經12年,於2015年發表在港首現的娜拉波灰蝶(Prosotas nora),及於2017年香港首次發現斯米玳灰蝶(Deudorix smilis)均可佐證有關氣候暖化以致物種北移的推測,故需要監察天氣變異與熱帶蝴蝶遷移的關係。

  會後聽眾發表感言,從事園藝工作不久的蘇先生表示,他對日本學者金沢至演講有更多的關注,他認為生態鏈環境中,植物和昆蟲是一個循環、同一個生態。林女士則表示,Timothy C. Bonebrake的演講,調動聽眾情緒,引起注意。她對徐堉峰所講兩個例子感觸很深,第一例是,教授在澳洲保育區趕上颱風登陸,兩公里長範圍的昆蟲物種全部沒有了,而第二例是氣候暖化,教授在日本所知昆蟲卵提前孵化,而樹枝芽還沒有生長出來,結果有30%幼蟲沒得吃而死掉。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