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會辦午餐會探中美貿戰-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招商 > 社团商情

廠商會辦午餐會探中美貿戰

2019-07-26
来源:香港商报

  

一眾講者與嘉賓合照。

  【香港商報网訊】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日前舉行「中美貿易摩擦應對策略午餐會」,請來製造業界的代表及不同界別的專家,向會員分享應對貿易戰的經驗和看法。主要嘉賓包括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中聯辦經濟部貿易處綜合組處長馬戰軍、副處長劉紅裕以及「冠名贊助商」工銀亞洲行政總裁武龍及副行政總裁唐希強,共吸引過百人出席。

  廠商會會長吳宏斌致辭時指,自貿易戰開打以來,多重不明朗因素籠罩香港,香港廠商須尋求轉變,除積極「走出去」發展多元化市場及生產基地,以分散風險外,亦應加緊升級內地的生產線,提高效率及增強競爭力,才能抗逆求存。他指,「一帶一路」倡議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在現今保護主義升溫的環境下,正好為港商帶來一番新機遇,故近年廠商會組織了幾次訪問團前往中亞、埃塞俄比亞,以及孟加拉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考察,他認為這些新興國家近年在中國大力協助發展基建下,經濟正急速增長,形成具潛力的產品市場,加上當地政府積極吸引外商投資,絕對是港商投資建廠以及開拓市場的新選擇。

  廠商會行政總裁楊立門主持討論環節,長江製衣有限公司董事兼廠商會常務會董陳淑玲、飛達帽業集團副主席顏寶鈴及億和精密工業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廠商會會董張傑分別分享了他們在埃塞俄比亞、孟加拉、越南及墨西哥設廠的經驗,他們認為這些國家充裕的勞動力、低廉的工資,以及較低的稅率很吸引,但同時亦存在各種挑戰,例如勞工的教育水平不高、語言不通、缺乏生產供應鏈和基礎設施尚未完善等,這些問題並不容易克服,故此廠商在投資前必須要有完善周詳的計劃;貿易戰雖然對廠商利潤造成壓力,但同時亦是很好的機會讓他們重整生產網絡的布局。

  信用保險局總監黎衍平指,該局為出口商提供免費的買家信用評估服務及額外的付貨前風險保障,即使海外買家因加徵關稅而拒絕提貨也能獲保障。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指,BUDFund的申請持續上升,特別是涉及東南亞市場的項目,反映企業正加快步伐開拓市場,他建議廠商在「走出去」的同時,不要放棄在內地的生產線,相反更要加快朝向工業4.0升級,他解釋十多年前有不少外國投資者將內地廠房搬遷往東南亞或墨西哥,但大部分都是失敗告終,最終都是搬回內地;他認為廠商搬往東南亞,可視為「短期安排」,長遠內地廠房應進行轉型升級,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一定有能力抗禦貿易戰。他認為廠商應多發展內地市場特別是大灣區,港商會有優勢。

  出席的廠商會領導尚包括,永遠名譽會長施榮懷、第一副會長史立德、第二副會長徐晉暉、吳清煥、陳國民、黃震、盧金榮、吳國安、以及一眾常務會董、會董以及行業委員會召集人。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