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村鄉堅持傳統點燈不息-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廈村鄉堅持傳統點燈不息

2021-03-07
来源:香港商報網

「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我們的傳統不會停」,新界一些村落在疫情影響下,依舊在元宵節前後舉行點燈儀式,向祖先稟告族中有新成員誕生。燈,諧音為丁,「點燈」有添丁和繼後的意思,記者在正月十二及十五元宵節,來到鄧族聚居地元朗廈村鄉的鄧氏宗祠,看看鄉中的集體點燈儀式,今年登記新生男丁共有13名,其中3名可掛燈的新丁全來自新生村,當燈在祠堂掛起時,一室華彩,祈願佳兆降臨。



一燈盞代表添一新丁

自900多年前鄧符協遷居岑田即今錦田,其後人各自繁衍,散居各地,合稱五大房,當中鄧元亮一房後人續居岑田。到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9年),錦田九世祖鄧洪贄和鄧洪惠堂兄弟遷居廈村,開基立業,後子孫繁衍分遷多處,形成多條村落。現時廈村鄉16條村落中,鄧姓村佔10條。點燈之地鄧氏宗祠(又名友恭堂)就是為紀念鄧洪贄和鄧洪惠兩位祖先開基立村而興建(1750年竣工)。

按習俗,在友恭堂點燈,正月十二為開燈日,元宵當天為圓燈日。正月十二即2月23日早上9時半到達友恭堂時,祖先牌位前供桌已見點起8個油燈盞,6個燈盞放在寫上新圍的前方位置,2盞在錫降圍位置,其餘村包括錫降村、祥降圍、東頭三村(即東頭村、巷尾村和羅屋村)、新生村、輞井及紫田村的前方暫未見有燈盞。一個燈盞代表一個新丁,這表示新圍村過去一年已有6名男丁出生。

不久,陸續有村民帶同祭品來到祠堂向祖先參拜。負責點燈事宜的都是鄉中人員,其中一名工作人員為財哥,參與點燈事宜多年,他說祭品基本有3樣:紅丸、煎堆及生果。紅丸者實為湯丸,開燈用片形(圓燈用圓形),由於以往有村民會忘記帶紅丸,所以早早煮好一鍋備用。果然有新丁家人忘記,即時奉出令祭祖事圓滿。而新丁家人帶來的燈盞,其實是兩個疊住的油碟,仔細看,在底部油碟寫有新丁名字的小紙張、一塊柚葉,在上面的油碟放有兩條燈芯、兩個銅錢、一些白米和綠豆,但看供桌擺放的燈盞,並不是每個燈盞都有白米和綠豆。燈盞由工作人員或新丁家人親自放上供桌所屬鄉村位置並添油點亮。之後打鑼通天並燃燒炮仗,隨即登記新丁資料。


掛燈須看輩分及長幼次序

該份「廈村鄉鄧友恭堂丁頭登記表」需要填寫村落名稱、丁頭名字、出生日期、輩分、父母名字等。祭祖與登記毋須一同進行,如新圍,早上7時多丁頭家人已來參拜,到11時才來登記。而丁頭登記表作用很大,以決定那個新丁可掛燈。掛燈是看輩分及長幼次序。最後共有13名新丁登記,新圍6人、錫降圍2人、新生村4人、紫田村1人。其中,新生村有3名新丁都是二十七傳,比其他村落的新丁輩分為高,他們3人分別在去年3月、4月及8月出生,依長幼分,3月的新丁掛最大盞的頭燈,4月及8月的掛二燈及三燈。頭燈、二燈及三燈分別掛在祖先牌匾之上的橫樑、祠堂中央橫樑及祠堂入口處。

掛燈儀式在11時45分開始,依次掛頭燈、二燈及三燈。工作人員先繫好拉動繩索及在燈的中央位置繫上燈膽,燈被拉動至頭部位置時,掛燈的新丁家人將象徵吉祥及多子的芋頭、石榴形煎堆及一串銅錢掛在底部,之後燈被掛至祠堂近頂部位置並亮燈膽。3盞花燈掛起後,所有新丁家人參拜祖先,最後燃燒長炮,新丁家人分享燒肉。

點燈新丁為近年最少



正月十五元宵日,圓燈儀式較簡單。新丁家人拜神後,將燈盞放入紅桶內,更為傳統的,會放入鋪有紅紙的米斗內,然後拿回家供奉。到11時45分,舉行化燈儀式,工作人員將花燈陸續取下放在中間天井位置,這時每個新丁家人都熱烈地將燈上的紙片撕下,這些紙片不少附有吉祥圖案如麻姑進酒、丁財貴壽、五福臨門、添丁發財、加官晉爵等。當大家拿得七七八八,工作人員即將花燈化掉,之後亦是燃放爆竹及分燒豬肉,整個點燈儀式至此圓滿結束。


據工作人員說,今年點燈新丁13人,為近年最少,去年有30多人,在前些年,有40多人。原因不得而知,由於今年新丁少,丁頭家人所付燈錢較以往大增,燈錢主要是用於購買燒豬、花燈等,每丁須付一千四百多元,較近兩年的五六百元大增。不過,其中亦有佳話。新圍兩名新丁的父親為兄弟,大哥的兒子在去年9月出生,弟弟的兒子在6月出生。兄弟倆一同參與點燈,默契十足。46歲的大哥已有兩子一女,這次已是第三次點燈。他說,大兒子26歲,當年是鄉中第一個三十傳點燈,由此反映新圍人丁十分興旺。(記者 鄭玉君)

[责任编辑:赵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