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聯會聯歡賀回歸-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招商 > 社团商情

作家聯會聯歡賀回歸

2022-07-27
来源:

香港作家聯會舉行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兼理事會改選聯歡晚會日前假銅鑼灣世貿中心舉行,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名譽教授許子東教授應邀主講「從晚清到五四:二十世紀的中國小說」,出席的主禮嘉賓立法會議員馬逢國、霍啟剛等,與該會會長潘耀明、副會長羅光萍、周密密及永遠名譽會長貝鈞奇等同仁及嘉賓聚首一堂,共敘友情,場面熱鬧。

12.jpg

賓主上台祝酒。

潘耀明:落實「香港文學館」

聯歡晚會在古箏表演家鄒倫倫的演奏中開始,她向大家獻上《高山流水》《戰颱風》兩首名曲,精彩的演繹引來陣陣掌聲。潘耀明致辭時表示,香港作家聯會已經成立34周年,「以文會友」為宗旨,其間共舉辦了近200場文學講座和活動。他開心道,我們成立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代表香港文藝界發聲,是一個大突破;我們有真正代表文藝界利益的議員當選;新一年還有一件大事要做,是落實「香港文學館」。

18年前,由香港作家聯會發起,30多位文化界的知名人士發起倡議建立「香港文學館」,漫漫18年中,已有包括作聯顧問饒公饒宗頤教授、會長曾敏之、劉以鬯和執行會長陶然等12人逝世。「最近我代表幾個文學團體致信給李家超特首,終於獲得特首辦的初步回應,表示對文學館的建立給予考慮。這是香港文學界的曙光。新一年,在新一屆的理事會帶領下,香港作家聯會將再接再厲,為香港作家爭取一個屬於大家的永久文學之家!」

他說,今年下半年,香港作家聯會還策辦了「文藝大灣區計劃」。2年多前,我們提出在香港建立「文藝大灣區計劃」,經歷一波三折,今年6月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的支持,在《明報月刊》設立「明月灣區」文學附冊,並在《明報》開設「明月灣區」文學園地,這個計劃已經在本月開始實行,令躋身大灣區、原是商業都會的香港平添上一份文化氣息,希望為大灣區文化的建設作出一分貢獻。

13.jpg

鄒倫倫演奏《高山流水》。

霍啟剛:歡迎大家群策群力

霍啟剛致辭說,香港作家聯會多年來在推動香港文學發展及三地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他很認同香港需要一個「文學館」。香港未來將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希望文化界團結起來,努力去爭取更多資源,希望將香港建成高水平的文化之都,融入大灣區及國家發展。他歡迎大家群策群力,希望盡早通關,開展更多工作,並祝該會會務蒸蒸日上。

隨後,許子東教授主講「從晚清到五四:二十世紀的中國小說」,他的演講言簡意賅,見解獨到,令人受益。他說,學術界的主流意見,中國現代文學是從五四開始,如果從魯迅、郁達夫開始,現代文學的主要人物寫的最好的就是知識分子和農民。他們的關係,李澤厚概括,「啟蒙」、「救亡」。他認為,如果從梁啟超開始,中國現代文學的主人公就不是兩類,而是三類,「士、官、民」,他說這是自己一個膚淺的看法,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他直指梁啟超的小說《新中國未來紀》是部奇書,充滿各種神預言,兩位主人公一位叫黃克強,一位叫李去病,一直討論中國到底應該走「革命」還是「改良」之路,100年來我們還是在討論這個事。而晚清名著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寫了形形色色上百個官員,且無官不貪,許教授認為該小說「在文學史上的意義被遠遠低估,非常值得再讀」。而《老殘遊記》他認為是晚清小說中寫得最好的一部,白話文非常精彩,五四後大部分作品都超不過它。80年代的小說,民是苦的,官員是「好心辦壞事」,最特殊的一部作品是余華的《活着》,年年暢銷,書中人物倒霉透頂,但作品中沒有一個壞人。他認為這是中國作家在新時代的一種集體智慧。

當晚還有抽獎助興,賓主互相交流,舉杯暢飲,樂也融融。

14.jpg

許子東教授主講「從晚清到五四:二十世紀的中國小說」。

出席的嘉賓還包括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常務副會長林天行、秘書長彭婕,香港文學出版社副社長游江,以及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榮譽教授單周堯教授、香港城市大學講座教授張隆溪教授等。(記者 霄虹)

(頂圖:香港作家聯會同仁與嘉賓合照。)



[责任编辑:社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