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煥光:發叔善解決燙手問題-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专栏

林煥光:發叔善解決燙手問題

2015-06-04
来源:香港商報

  2001年1月30日,林煥光(右)參加鄉議局舉辦的新春團拜,與發叔喜相逢。

  【香港商報網訊】林煥光自1974年加入政府做公務員至去年2014年,已整整40年的公職生涯,即使曾經離開公務員團隊,但還是繼續擔任公職;無論是任內或者不在任內,皆有處理新界鄉村事務,所以與發叔可說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和重重疊疊的緣分。

  四項打破傳統歷史事件

  1974年第一份工,就在荃灣理民府擔任助理專員ADO,當時不叫專員,仍然稱理民府。當時發叔未做鄉議局主席,而且林煥光僅在荃灣理民府工作了半年,到了1982年,他就專職處理整個新界。當時香港政府的政務署分為新界政務總署和港九政務總署,而新界政務總署署長為麥法誠(McPherson),港九及新界政務司司長為鍾逸傑(Sir David Akers-Jones)。

  林煥光負責處理新界所有原居民的事務,所以經常到訪九龍塘鄉議局向發叔請教。林煥光擔任40年公務生涯期內,打破新界多項傳統的歷史事件,由他娓娓道來,就好像一本近代的新界發展史。第一,原居民的殯葬區;第二,原居民差餉;第三,原居民雙村長制;第四,新界北區舉辦奧運馬術越野賽。

  為通山落葬問題作拜訪

  1982年鍾逸傑交給林煥光一件十分艱巨的任務。當時原居民去世後可以通山自由下葬,80年代初,新界大部分地區已發展為成熟的新市鎮,有些鄉村已經市區化了,再加上麥理浩總督提倡的郊野公園計劃,形成土地十分珍貴的情況,政府呼籲要善用土地,而原居民通山落葬不僅影響斜坡,影響水土,甚至影響風水。於是林煥光拜訪發叔,他一心想,將被發叔痛罵一場,但林煥光至今還記得發叔的表情,很冷靜的說:「WK,新界人注重傳統,將風水睇得好重要,你要準備來好多次!我相信,事情始終可以解決。」接著很「酷」的再說:「你第一次來,我會召集鄉事會的主席以及部分的村長同你座談。」當天,果然九龍塘的鄉議局座無虛席,各區的鄉主席與部分村長都坐滿了,場面十分墟冚;由於林煥光當時只是中級公務員,大家都不認識他,所以一點也不給面子。散場的時候,鄉議局內有位女職員陪他走出去,說了一句話:「呢單嘢好難搞。」事實上,林煥光早已有心理準備,即使罵得再厲害,也要溝通。

  與村民會議艱難又火爆

  發叔第二次安排的會議全是村長和村民,這一次更加艱難,更加火爆,更加令人難堪。發叔說:「我們鄉下人很坦率,要改變傳統是很困難的,你還要來好多次!」而此次林煥光改變了策略,他從鄉村利益的角度出發,向大家解釋,決不影響你們的權益,你們到地政處登記正式劃出鄉村的墓園區,對鄉村是有好處的,不浪費土地資源,大家有次序的下葬。而這時候的土地開始有價,換句話說,土地建村屋是值錢的,尤其是靠近大馬路的村落。終於,這將近600多條村的原居民都同意了這個框架。

  每一次的會議,發叔總是開了端頭就離開,叮囑他們要將會議開好並把結果告知。林煥光了解發叔的難處,所以將這個主持的工作交給了他和兩位鄉議局副主席。發叔關心政府,更關心新界。待事情圓滿成功後,林煥光到訪鄉議局,答謝發叔。而這一次看到的發叔是笑容滿面,發叔說:「WK,你真是做了我們原居民的老朋友啦!以後處理新界的事務將會較順利了!」

  發叔:WK,你要有耐心

  發叔還有一段話,這也是林煥光擔任公職生涯中時刻銘記在心:「WK,你要有耐心,千萬不要動氣,不要發火,不要對罵。」他領略到處理任何爭議性的事務都不可操之過急,事緩則圓。處理這麼困難的墓園區,發叔一再提示他,要他多來好幾次,不能動氣,這對林煥光日後處理新界事務有了很好的心得。

  接下來就是差餉。原居民昔日不用付差餉的,但是到了80年代原居民將丁屋租了出去,差餉物業估價署和財政科都認為,原居民住在自己的屋子內就免差餉,如果出租,就要付差餉。這也打破了丁屋免差餉的規定,雖然處理差餉問題遠比處理原居民墓園區容易得多,但這都是新界的兩件大事。在兩年之內,林煥光處理了這兩件事,都感謝發叔的協助,之後林煥光仍然時時非正式的拜會發叔。

  學到人生智慧處事哲學

  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是發展新界成為新市鎮的年代,當時的社會環境與政治方向,皆以鄉議局的口號「發展新界,繁榮香港」為主流,都以建設新界成為新市鎮為目標。新界處處發展得火紅火綠,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短短的二、三十年間滄海桑田,新界這一大片土地的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當然,發叔身為鄉議局主席一定要維護原居民的權益,譬如,遇到收地的問題,所謂Letter B,當時的困難不比現在要少。有關收地的時間表,搬村的細節等等很多的事務,麥法誠(McPherson)當時是林煥光的頂頭上司,他跟原居民的關係很好,而另一上司副署長白端良(Butler)是個英國人,他從來不到鄉議局,也不與原居民有溝通,所以往往派林煥光出馬。由於兩位上司都是外國人,而發叔不會講英文,林煥光就在中間代雙方傳話,發叔會把很多事情的想法與做法告訴他,因此林煥光從發叔身上學到很多人生智慧與處事哲學。發叔一直告訴林煥光,要有誠意!鄉下人雖然很直率,但也會為你的誠意而打動。(林煥光訪談·二之一)

  作者介紹

  廖書蘭博士,祖籍江蘇武進,出生臺灣臺北,定居香港。香港珠海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國際筆會香港中國筆會會長、香港新界鄉議局議員、臺灣中華僑聯總會常務理事、亞洲華文作家協會香港分會會長、世界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著作有《黃花崗外》、《煙雨十八伴》、《書蘭中英短詩選》、《放飛月亮》,《新界地方文化與鄉議局關係研究》付梓中。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