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普賢佛院浴佛節法會!-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专栏

難忘的普賢佛院浴佛節法會!

2015-06-1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在剛過去的浴佛節(5月25日),對於普賢佛院的信徒來說,可說是最值得紀念的一天,因為這極可能是該佛院舉行的最後一次浴佛節法會,因為西貢區議會已通過撥款,將佛院所在地的舊調景嶺警署,建設為將軍澳歷史風物資料館,並要求佛院搬遷。工程預計在2016年動工。

  舊警署擬改建歷史資料館

  不過,這個決定一直為佛院反對,並拒絕搬遷,佛院負責人劉建國堅持不遷不拆,誓言不惜一切,守護佛堂。在法會當天,他仍舊對筆者重申這立場。為何這麼堅持?因為它與調景嶺的歷史息息相關。

  佛院早於1956年創立,原址在調景嶺寮屋區第三區,直至1996年,政府清拆寮屋區,佛院搬至調景嶺警署,因此佛院可說是見證調景嶺那段國民黨難民的歷史。而佛院內的忠烈祠,供奉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與抗日期間捐軀的軍民烈士靈位,部分烈士的後裔亦曾在寮屋區居住,現在春秋二祭甚至平日都來拜祭,搬遷後,將令拜祭變得困難。

  佛院是調景嶺的僅餘遺物

  目前以實體建築來說,佛院是調景嶺的僅餘的遺物,也是調景嶺居民聚首一堂話當年的地方。67歲的陳永祺便是其中一人。說得準確點,他並不是調景嶺居民,只在少年時在該地的慕德中學讀過兩年書,但時間雖短,郤在他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記,「我住元朗,兄弟姐妹眾多,知道慕德免書簿費,又有得寄宿,15歲走去讀中一中二囉!」他仍記得學校老師來自五湖四海,有四川、湖南、山東等,背景為軍人,教授的很多。兩年後他回元朗讀書,畢業後去了臺灣讀大學,但與少時調景嶺書友仍保持聯絡。

  期望政府包容兩者能並存

  陳永祺說,那時佛堂之地為調景嶺警署,他返學都會經過,「有些警察得閒時會落啞同我嫻踢波,我又會上啞探佢嫻,因此對警署有感情,有時都會回來懷念下,及帶些朋友重遊舊地。」他又帶領筆者從佛堂前面的空地,望向下面的樓群,「那條有簷篷的小街,以前就是慕德中學」。他反對將佛堂搬遷,因為它是歷史見證,是現時調景嶺那段歷史僅餘的舊物,「我嫻去外國旅行都是看人嫻舊東西」,期望政府能包容,佛堂可與資料館並存。

  居民指區內唯一禮佛場所

  公眾對佛院去向看法又如何?在將軍澳寶琳朥居住的Christine,最近一個月在網上成立普賢佛院關注組,在浴佛節自動請纓來幫忙。她說,與母親都是佛教徒,佛院是區內唯一佛教宗教場所,若被迫遷走,區內信徒往哪裏拜佛?她又擔心興建那麼多設施會破壞自然環境。李先生也是將軍澳居民,3年前在網上成立調景嶺圖片集。他說對調景嶺歷史好有興趣,並不代表任何人的利益,他指佛院見證了調景嶺歷史,是活生生的,而歷史資料館只是死物。 鄭玉君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