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南圍村保留傳統麒麟拜年-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风物

西貢南圍村保留傳統麒麟拜年

2016-01-28
来源:香港商报

  依山面向海灣 清朝乾隆建村

  西貢南圍村保留傳統麒麟拜年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周駿報道﹕西貢南圍村依山面向海灣,早年曾是打漁製鹽之地。該村村史追溯至乾隆年間,客家族的成、邱姓氏先後由本港異地遷移上址建村,爾後,村民築建天后廟,其神廟與眾不同之處供奉天后、水仙爺爺(漁王)兩尊神像,天后娘娘保佑漁民出入平安,水仙爺爺則是慶祝漁獲,而成氏後人每逢農曆年初二仍要回到西貢孟公屋拜年,而邱氏後人則於每年春秋二祭返回南圍拜山,舞客家麒麟,原居民村代表邱全則希望在村前的單程行車道擴建成雙程行車道。

  村史可追溯至清朝乾隆

  西貢南圍村位於香港白沙灣,三面環山是天然避風良港,該村是一個沒有圍的村,沿村路、岸邊走均可以看到海對面的白沙灣匡湖居遊艇會,以及停泊一艘艘遊艇,回頭望村中是幢幢新式的村屋,市民在此很難想像到這條鄉村原住居民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年間。南圍村原住居民成、邱兩大姓氏族人均由香港不同鄉村遷徙而來,其中,成氏太公成檳元於300多年前由廣東博羅遷徙香港大埔林村。南圍村原居民代表成正安指,乾隆十年(1745年),成氏19世祖騰蛟公攜家眷由林村遷移至西貢的孟公屋村,建有成氏宗祠,後辦成氏家塾。200餘年前,成氏21世祖朝常家有十房,唯有其中一房於孟公屋居住,其餘的九房遷往南圍開基建村,但成氏後人每逢農曆新年初二仍要回到孟公屋拜年。

  重陽成張兩族拜祭太母

  成正安續指,農曆新年初二除了於孟公屋拜年後,傳統上每年全村人扶老攜幼在麒麟開路下,到大水坑張氏宗祠拜祭,同一太母的成、張兩族又會舞麒麟互相拜年。他們的舞麒麟方式與一般喜慶麒麟不同,兩隻麒麟面對面舞,表達思念、緬懷張氏先祖在成始祖檳元遇害後,將成氏後代養育成人。成氏後人到大水坑張氏宗祠拜祭,至今流傳了300多年。至1990年代初,成、張兩族改為兩村隔年互訪。成、張兩族有如兄弟姊妹,故兩族互不通婚,每年重陽節的秋祭,成、張兩族都會一同前往西貢南圍拜祭太母鄒氏。

  古廟供奉天后水仙爺爺

  南圍村邱氏後代是邱氏宗族於香港新界邱氏分支,邱氏原籍福建,其後移居廣東博羅縣,再遷入新界沙頭角,分為四房,分布於林村(梧桐寨)、新屋仔、赤泥坪和樟樹灘。邱氏27代傳人、原居民代表邱全表示,成氏於南圍建村初期,時因海盜猖獗,成氏遂邀擅長打拼的太公邱尚連(攜五房)到南圍相助防禦海盜,同時,幫成氏耕田。南圍村於白沙灣而立,村民遂以捕魚曬鹽維生,建村初時,築建天后古廟,該神廟與眾不同之處供奉天后、水仙爺爺(俗稱漁王)兩尊神像,天后娘娘保佑漁民出入平安,水仙爺爺則是慶祝漁獲。

  邱全冀擴建雙程路便利交通

  邱全續稱,南圍村天后古廟是現時村中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另外,百多年前,南圍村公所現址曾是南昌學校校址,當年學校接收本村子弟,連白沙灣居住部分村民子弟亦到南昌學校讀書,相信他父親亦在此校讀過書,他父母在村中結婚後一同下南洋,到馬來西亞橡膠園工作,他則在當地出生,但10多歲時又隨父母回到南圍村,看到破舊的村屋,沒有街燈,村路更是破爛不堪,與在馬來西亞所在城市情景距離之大,而父親亦經常告訴他應將南圍村搞好,將祖先留下的習俗保留下來。1992年他出任村長後,與10個弟妹及村民修起通往先祖墓地的村路,方便邱氏村民在春秋二祭拜山,之後,向政府反映後,建了街燈及通往村的單程行車路,隨鄉村變化,2012年向政府申請將單程路改建雙程路,惟當年遭村民反對,擔心往來車輛速度快容易發生危險。今時,村民態度已有改變,故今屆蟬聯村代表擬今年重新向政府申請擴建行車道為雙程道。

[责任编辑: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