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學運退場民進黨遇挑戰

2014-04-21
来源:香港商報

  蘇貞昌和謝長廷同時宣布退出民進黨黨主席選舉,「兩個太陽和一個月亮」的戰爭瞬間明朗,「一輪太陽」高高挂,蔡英文隨即表示她將「堅定地承擔」。如此一來,蔡英文已穩拿黨機器,成為學運的首席贏家。受到學運影響的民進黨,未來將面對被邊緣化、公民意識凌駕政黨、兩岸路線等種種問題,蔡英文若順利接任,是否能帶領民進黨脫離谷底,是一大考驗。

  蘇謝把難題留給蔡

  蘇貞昌宣布退選,一是因為民進黨在這次學運中遭邊緣化,淪為插花,黨主席的領導飽受指責;二是黨內中生代要求破除「大老政治」,主張黨機器交棒中生代,蘇貞昌被逼退;三是路線錯誤,綠營的反對戰略了無新意,反服貿的結果更導致黨的兩岸政策倒退,遭到美國公開指責。這些,都是蘇貞昌不可承受之重。

  尤其在民調失守、學運失分的狀態下,蘇貞昌若正面迎戰蔡英文,等於是鸡蛋碰石頭,所以當然不願硬碰硬。對政治仍充滿野心的蘇貞昌,願意承認政策表現不如人民期待,派系惡斗讓人感到失望,確屬不易。不可諱言,他選擇放手,無非是以退為進,先確保政治生命得以延續,再等待下個熱帶氣旋到來,政治盤算明顯。

  事實上,從去年到學運期間,民調都維持「穩定差距」,蔡蘇謝大約是「六:二:一」。即使三強參選,蔡英文依然是壓倒勝。「民調差距」和「蔡英文意志」,猶如兩塊堅硬鐵板,成為逼退蘇、謝的關鍵因素。而綠委趙天麟開了「世代交替」第一槍,裂解原本的「三國大戰」,讓蘇、謝找到下台階。

  這次學運,證實蔡英文成功紮根校園。幾名學運領袖都曾由小英基金會安排「工讀」,并以民進黨「青年軍」的身份一路成長,經由社會運動的磨練,在學運中展現宣傳、組織戰力。事實上,2008年民進黨敗選后,蔡英文在親綠知識界、社運界的經營即不遺餘力。尤其在蘇貞昌出任黨主席的兩年,蔡英文以自由之身在民間營造其超然形象;雖未置身政治舞台中心,卻免受民進黨動輒杯葛鬧事的醜態牽累。

  大抵而言,當前民進黨正面臨三大難題,分別是派系壟斷決策的黨內問題、如何與主流公民意識連結的路線問題,及中國政策不願與時俱進的政治問題。而最大問題是,眼前這位準黨魁,真的做好解決問題的準備了嗎?

  面對派系惡斗,蔡英文說團結合作,是每個民進黨人的責任;面對如何與公民社會接軌,她說要深刻反省政黨的角色與功能。這種有說等於沒說的安全講法,用來安撫綠營支持者還可以,但聽在中間選民耳里,卻是絲毫不具說服力。

  須抹去「空心蔡」符號

  雖然民進黨與學運學生站在同一陣線,也擔任后勤角色,但學運所產生出來的能量、創意、議題設定等,有如一面鏡子,照出民進黨的老化與僵硬。學運雖然落幕,但蓄積的公民力量蓬勃發展,相較之下,民進黨進入體制已久,早已失去街頭野性,蔡英文宣稱要重新連結社會力量,恐怕要耗費更大心力。

  如果蔡英文想要收編支持學運的年輕族群,她必須接收學運的強烈反中主張。但如果她想要兼顧民進黨的收復執政權大計,她其實沒有任何偏走極端或苟且曖昧的餘地。這其實也是蘇貞昌選在此時宣布退選的主因:他不想在這里辛苦收拾學運留下的殘局,卻讓蔡英文在那里悠镕地坐收漁利;他要逼蔡英文自己出馬清理這片狼藉,面對學運留給民進黨的兩難。

  表面上看,在蘇謝相繼退選后,蔡英文成為「后學運時代」的民進黨領導人。但實質上,她要立即面對的,是服貿協議及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在立法院的朝野交鋒;她能否拿出比蘇貞昌更高明的戰略,能否提出有效制衡、又不被學運訴求脅制的解決,并非容易的任務。

  民進黨明知對中政策是重返執政的最大罩門,卻不能痛下針砭。以兩岸服貿為例,民進黨深知不可能完全「反服貿」,但在學生喊出「退回服貿」之后,竟也跟着一再加碼。至於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的立法,明明黨內已在檢討對中政策,但端出的黨版草案,卻又是「兩國論」的「台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

  蔡英文尤其應該知道,她更大的責任是讓社會安心、讓兩岸安心、讓美國安心,這就要讓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透明化,不能說一套、做一套。蔡英文很可能將承擔2016年民進黨再戰「總統」寶座的責任,能不能成功,就看她如何帶領民進黨走這最后一哩路。

  總之,如果公民社會真的已經崛起,那麼,蔡英文在黨魁之役輕騎過關后,首要課題,就是抹去烙在她身上的「空心蔡」符號。否則,民進黨距離重返執政,始終都會卡在最后一哩路。

  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