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港人的自信哪去了?

2014-04-22
来源:香港商報 方想

  方想

  什麼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影星吳君如有過如此定義:「香港人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記住,一定要硬!」話糙理不糙,其實也可以進一步引申為「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港人都要有開放自信,不懼競爭,勇於接受挑戰的態度」。某種程度來說,港人對各方各面的前景信心,近年似乎都處於反覆下跌的漩渦之中,這種自覺比人弱的觀感正在日積月累,呈惡化趨勢,對此需要為港人打打氣。事實上,香港從未試過沒有競爭,但從來無懼,更發展出自己的獨特優勢,只要港人清醒認識自我,增強信心及進取心,着實提升競爭力,就不須擔心自身價值遭到削弱,以至無處安放。

  前不久上海自貿區橫空出世,有關滬港競爭、香港優勢衰落的話題被媒體熱炒。不少香港記者一見到相關官員,首先就問「上海成立自貿區對香港有沒有衝擊」,商務部國際經貿關係司副司長孫元江對此很直白回應,「香港每每提出這種問題,大多內地官員都會說『不會有什麼影響』,那我可以說這百分之百是安慰。」他並反問,內地一旦出台什麼政策,就會問對香港有沒有衝擊。香港為什麼害怕這一點呢?如果香港是一個充滿自信、非常有活力、有企業家精神的地區,那上海做什麼事情又有什麼可害怕的呢?

  不錯,香港在擔心害怕什麼呢?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經濟體、最具競爭力都市,有最健全的法制,廉潔高效的政府部門,公平自由的市場經濟體系,自由進出的口岸和港口,以及簡單低廉的稅制。香港這些優勢,是目前任何內地兄弟城市無可比擬的,挾如此巨大之優勢,佔如此領先之地位,只要積極在競爭中抓機遇,抓發展,相信就能做到始終快人一步,保證香港的競爭力不墮,何懼之有?反過來說,如果香港害怕受到挑戰,那肯定因為覺得自己不行,很多方面都被人比了下去,因此希望別人最好什麼都不要做,這樣對香港就沒有衝擊了,但現實上並不可能有這種好事,李嘉誠日前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指香港像個「寵壞的孩子」,正是批評這種不思進取,缺乏自信和承擔的心態。

  如果將香港的前途和競爭力,僅僅放在中央對港的支持和優惠政策上,這種思維方式是非常不正確的,也不利於香港的發展。香港的優勢,應在於打造和發揚出自身獨特的價值,讓中央願意給支持,給政策。正如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一篇網誌表示,總結多次和內地財金部門會面的印象,他得到的最重要資訊是內地推動各類金融改革時,都樂意優先在香港試行,說明在國家推動金融改革進程中,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和地位不可動搖。其實,一些優惠政策,中央既可以給香港,自然也可以給其他內地城市,為什麼偏偏選擇在香港「先試先行」?除了顯示國家對本港一貫的支持外,香港可以承擔起對國家的獨特貢獻作用,本身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也是重要的因素。

  莫名的躁動及不安是自信動搖的徵兆,近來,打開電視翻開報紙,就可看到民生文化議題多被熱炒,從住屋環境、飲食交通、工作生活、購物花銷」繁簡體字之爭,以至空氣品質等等,天天都充斥着自怨自艾的消息,彷彿香港一無是處,貧富差距大,空氣污染重,居住空間擠,醫療難保障,文化被消磨同化,整個是民不聊生。但外界看香港,卻是高度肯定和認同,各種評比中,香港在宜居城市、自由經濟、最具競爭力等排名均列前三甲,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更細數香港八大亮點:第一,土地集約利用,嚴格執行節約用地政策;第二,交通便捷順暢,出行高效;第三,地鐵生活圈內購物,服務應有盡有;第四,公共房屋供應量近半,形成覆蓋不同收入階層的住房體系;第五,看病不難,醫療設施完善,水準一流,以公營醫療為主;第六,親近自然;第七,市容整潔;第八,颱風暴雨,應對裕如,認為內地應虛心向香港學習。

  哪個才是真正的香港?這需要港人能清醒認識自我,揚長避短,提振自信心,否則就易在困難面前迷失方向,停滯不前。要知道,競爭與機遇是相輔相成的,無論遇到什麼事,退縮、逃避無助真正解決問題,港人其實可以更自信些。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