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本報社長黃揚略對話寬運法師:佛教入世作用積極

2014-04-24
来源:香港商报

  2014年4月8日,本報社長黃揚略來到位於香港荃灣的西方寺,與寺院住持寬運法師展開一場別致、深刻而又有趣的對談。甫見面,兩人就互道面熟,原來在今年全國政協會議上曾有一面之緣。寬運法師是香港佛教界的第一位全國政協委員,黃揚略則屬新聞界代表。兩位不同界別的委員都表示要重視佛教在現代中國社會中的作用,觀點可謂不謀而合,見面自然也就有了相見恨晚之感。香港商報記者 若笑

  提案佛教納入主流文化

  黃揚略社長提到,要「把佛學思想納入到中國現代的主流文化中去」,把佛學與中國主流文化融合起來。他說,儒釋道三學,本來就是中國傳統的主流文化。儒學是一門應用學、社會科學,一種社會實踐的工具,佛學則是最博大精深的,「佛學的本體論、方法論都非常了不起,是一種主宰的東西」,「為什麼要針對中國官員講『空、無常』這些概念?這些其實并非讓人消極,而是讓人更積極和正確地對待生命。」黃揚略社長認為,佛教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入世的、普度眾生的,是有益於世界發展的宗教。因此,在現在的中國社會,要大力弘揚人間佛教,發揮其積極作用。

  寬運法師很贊同這種觀點,他說,人們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是忽略了「格物致知誠心敬意」,誠心敬意才是心,「我們說道教是治身的,佛教是治心的,還是要從心開始」。而整個儒家文化里,最終也還是要解決一個心的問題,由內到外。因此他提出,和諧社會必須以法制作為基礎,以道德為規範,還需要宗教的輔助。因為法律是滯后的,不能超前,道德亦不能指導人們圓滿的行為,「他內心活動是不能夠被制約的,譬如他去裸捐,可能有另外的動機」。但宗教就不同了,特別是佛教,你不能起心動念,壞念頭想一想都是罪過,「道德治法制之窮,宗教治道德之窮」,這樣就能做到表里如一。佛教有菩薩道精神,自利利他,利他利己,你幫助人家就幫到自己了,就是要以幫人家為自、己任。「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舍無量」這四無量心可以說是貫穿了整個佛教的精神,這些都是積極的。因此,宗教價值如何體現,應該有更深層次的挖掘。

  他還特別提到,英國國會已立法將佛教列為各中小學的正修課,香港也早在多年前把「佛教的歷史,佛教教義和佛法實踐」列入「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倫理與宗教」科目中。中國教育部門也應考慮在適當時機,在各大中小院校推廣佛學,讓內地學子從小在課本上接觸佛學知識,建立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念及宗教文化認識,從而減少誤入歧途甚至誤信邪教的機會,對促進社會和諧、培養淳厚民風大有裨益。

  而不久前習近平主席在巴黎談佛教,這是中國國家領導人前所未有地全面論述了佛教中國化的歷程與意義,則讓兩位同樣感到大受鼓舞。

  出世爭如入世放下得自在

  談到佛教的出世入世,黃揚略社長認為,佛教從頭到尾都是入世的。黃揚略社長將自己所作《鵬城賦》送給寬運法師,其中一篇「風入松懸空寺感興」,就是當年其登懸空寺與寺中住持請教佛道之諦后寫下的,當年他即興揮毫書下「出世爭如入世,聖人本是凡人」,以抒發自己的感懷。

  黃揚略社長說,現在世俗方面,很多有文化的、白領以上的人想修身養性,對佛學的關注也越來越多。而他本人很推崇《金剛經》、《心經》,認為它們是充滿大智慧、大哲理、大秘密的佛教經典。他創辦設立本報「文化東方」周刊及與深圳弘法寺合辦「智慧東方」雜誌,就是希望藉此大力推動佛教文化的傳播和宣傳。

  寬運法師對黃揚略社長的佛學造詣及積極的佛學推廣表示非常赞叹。他說,釋迦牟尼佛出生、修道、成佛都在人間,他就是人間佛教的創始人。「在聖不增在凡不減」,菩薩和凡夫有何差別?「在相上沒有區別,只有發心不同。」到了六祖惠能,就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六祖有偈「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說佛法本在世間,佛法離不開世間法。之后太虛大師也有「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之說,說明佛教根本是入世的,出世也是為了入世。

  寬運法師說,通常來講,學佛有4個層次,一是人生改善,二是后世增勝,三是了生脫死,四是法界圓明,而他進一步提出,光是「人生改善」還不夠,還要「喜悅人生,自在生命」。人總是有很多慾望與貪求,在如浮雲般、虛幻不實的追逐當中浪費了生命。殊不知「大廈千棟只是夜眠三尺;山珍海味不過日食三餐。想到百年今人都成古人。睡到三更一切名利皆成幻影。」佛教告訴我們「無常苦空、五蘊皆空」的真理,而現代人在物慾上所求太多,「佛教讓你心無挂礙,放下就自在安樂」。

  寬運法師也著書立說開微博,希望讓普羅大眾了解這些樸素的真理,有一個「喜悅的人生,自在的生命」。黃揚略社長對寬運法師這種實踐人間佛教精神的行為也大表赞賞。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