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19

大浪村村民:缺供水忍無可忍

2014-08-21
来源:香港商报

     

     沒有自來水 靠山水生活

  大浪村村民:缺供水忍無可忍

  位於大嶼山芝麻灣半島南面的大浪村,有外來團體租地耕種,開設螢火蟲館,舉辦綠色活動,而那裏的大浪灣水清沙幼,吸引團體舉辦水上嘉年華、沙灘派對等,然而由於常住人口少,該村迄今未有自來水供應。村民指當局總以不符成本效益拒建自來水系統,他們只能依靠山水解決日常需要,但遇着天旱及過年過節多人回村,就不敷應用,想進一步發展旅遊更是妄想。村代表張樹根指村民已忍無可忍,若政府續用拖字訣回應,將致函聯合國求助,控訴政府違反國際人權公約!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位處大嶼山全村200居民

  前往大浪村的交通並不方便,長洲及梅窩有橫水渡到芝麻灣碼頭,但由碼頭到村要步行1小時,而由村通往嶼南路要走3小時,由於路途遙遠,村民會從長洲搭乘街渡往大浪灣小碼頭,由小碼頭到大浪村,步程10分鐘。大浪村居民代表何樹來表示,現時在村長期居住者少於10人,但整條村包括陳、何及張三姓原居民,大約有200人,一些人會在假期返村度假,如他本身是住在長洲,假日會返村打理舊居。

  儲存食水只靠「小水池」

  今年60多歲的何樹來說,小時村中住的人較多,但因地方偏遠,「搵食」不方便,年輕一輩都搬出市區生活。村民從前靠小學(已結束多年,現為村公所)旁的井水供給生活所需,大約20、30年前,政府修建了溪水供應系統,將山水導入小水塘,再流入水缸,通過水喉流入民居。何指當局有定時維修,但有時不夠水食,「天旱時根本好少水流入水缸,人多時又唔夠用,假期好多外地人入嚟玩嘅。」

  在何樹來的帶領下,記者走過村外一小段雜草叢生的上坡路10多分鐘後,見到斜坡上的所謂小水塘,真的很小,應稱為「小水池」才對,塘的上方建有擋土牆,防止沙石衝落池內,而塘的下方就是大約3呎深的小水缸。何指因過去半月有較多雨水,小水塘才滿水,若遇上乾旱日子,就水可見底。

  供水問題無法發展旅遊

  其中長住的村民張婆婆已80多歲,她說溪水雖好,但也希望有自來水,可以有多些水用,現在她不能用洗衣機洗衫,只可用手洗,張婆婆的女兒每逢假日回來,她說村民就自來水問題跟政府交涉多年不果,今年農曆新年很多村民回來度歲,但水不夠用,搞到很狼狽。

  大浪村雖是一條偏遠小村,但因居民仍有在假日回來打理,房舍修整井然,部分租予團體使用,如螢火蟲保育基金會在2010年成立香港螢火蟲館、綠色教父周兆祥在那裏辦日營及宿營,推廣綠色生活。早些年更有村民將村屋租出,經營酒吧,但也因水問題而結業。而村中土地亦沒有荒廢,不少用來耕種,其中有土地租給環保慈善基金開墾。村外的沙灘大浪灣,在假日吸引不少人前來遊玩。

  長洲至芝麻灣街渡非法

  大浪村原居民代表張樹根表示,村民積極推廣本地生態旅遊,因地理位置偏遠,整條村莊很寧靜,沒有車,最威水事籎是20多年前辦泥漿摔角,惜後來停辦,早幾年復辦,但隨後又無以為繼。他指10多年前已開始爭取自來水供應系統,但政府總以常住人口少,只得28人為由拒建,但原居民登記都有近百人,全部村民人數更有200人,還未加上每年來旅遊的數萬人。

  張樹根又指大浪村在打風日子常成孤村,「風球高些,街渡就唔入哑,梅窩差館就會派差人到芝麻灣碼頭,鸳住食物行1個小時到村,接濟鹫老人家。」他說,海事處指現時穿梭長洲至芝麻灣的街渡不合法,因此期望當局可提供合法街渡,長遠則應將現時通往公路的石屎路修建成行車路,方便村民出入及應付緊急事件。

  供水工程人均成本百萬元

  水務署提供本報資料顯示,直至2013年底,仍有24條偏遠和常住人口不多的鄉村未獲食水供應。但當中有4條今年會展開食水供應工程,於2016年完成。該署指餘下的20條鄉村包括位於大嶼山芝麻灣半島的大浪村,因遠離市區和食水供水網絡,加上附近未有大型發展的計劃,為它們供水的人均建設成本十分高昂,因而未有供應食水計劃。但這些鄉村現時有溪水或井水作生活用途,這些原水供應系統已沿用多年,由民政事務總署負責維修保養,食物環境衛生署會定期監察和化驗原水水質。

  張樹根表示,水務署本年初回覆村民訴求時透露,大浪村與水務署供水系統相隔約兩公里,當中有高山阻隔,自來水供應系統需包括泵房、高地配水缸、長距離的水管及相關測漏和監控設施等。若要伸延自來水供應系統至大浪村,初步財務評估顯示人均建設成本高達近百萬元的非常高昂水平。

 

[责任编辑:刘宇婷]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