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深圳与香港:超越还是借力?

2014-10-26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改革开放多年来,对于香港与深圳两个临近城市的关系,舆论已经有了诸多讨论,也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观点。对于深圳究竟应该是“超越”香港,还是“借力”香港,本文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
 
    文/郝艺
 
    前一阵,有深圳媒体这样写道:“今年下半年,前海将创新思路,把服务香港、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作为前海开发的重要使命,将与香港权威媒体合作,打造繁体版和英文版的前海招商网站,让更多的港人了解前海;创新招商模式,与香港有关机构合作,启动在前海建立香港资讯、物流、创意等产业园,打造香港产业集群;与香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吸引更多的港企进驻。”
 
    可见,前海的一举一动不仅仅是关乎前海本身,更是牵动着深圳和香港两座城市的发展与合作。改革开放至今,有关深圳与香港关系的讨论不绝于耳,讨论结果也多种多样。
 
    有观点认为,深圳在成长过程中确实需要借助香港实现自己的快速崛起,但是需要明白,香港的发展离不开内地,离不开内地最基本的就是离不开深圳,深圳如果只把自己当作联系香港和内地的桥梁,那就太傻了,深圳应该思考如何把香港当作跳板,超越香港。
 
    也有观点表示,深圳不具备香港的发展优势,况且香港已经是发展成熟的国际都市,深圳需要合理定位自己,切不可盲目自大。
 
    其实,和香港相比,深圳差距还很大,目前的深圳更重要的功课是实现自我发展。回看深圳的成长轨迹,香港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在过去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会继续发挥下去,该趋势在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
 
    因此,深圳应该思考,现阶段的自己怎样才能利用好香港这个因素,这就涉及到深圳和香港的关系定位。对于前海的发展战略,有这样一条隐形规定,深港在合作中有分工,前海的发展不能够削弱香港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前海的发展要以不“伤害”香港金融为前提,深圳的发展同样不能对香港产生不利影响。
 
    改革开放至今,深港合作已经走过了几个阶段,从早期的“前店后厂”、以制造加工业为主,到后来的全方位融合、共建“国际大都会”,深港合作程度日益加深,而且随着前海的开发,深圳和香港在金融、贸易、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将会更具深度。
 
    由此可以看出,深港合作,应该是在深圳向香港借力基础上的融合发展。对于深圳自身的发展,相比“超越”,“借力”应该是更适合的主题词。
 
    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规律来看,香港地区很多发展成熟的产业可以往深圳转移,这些产业恰好是深圳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所急需的产业类型,逐渐体现出“腾笼换鸟”式的产业发展规律,这个“新鸟”便来自香港。也就是说,与香港的深度合作,使原来一直充当“后厂”角色的深圳有机会成为“前店”,从而形成深港在产业发展上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
 
    深圳和香港,无论是经济基础、发展阶段,还是人员结构、优势产业,有不少共同特征,但更多的是呈现出互补关系,基于此,深港两地排除有我无你、有你无我的零和博弈模式,采取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发展方式,再合适不过了。
 
    前海纽带的出现,使二者的融合发展更受关注。“香港太小了,已经憋得没地方了”,而深港两地联合在一起,可以把“香港思维”和“深圳智慧”进行结合,再加上香港在国际金融中的制度优势和深圳的后台服务能力,可以为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打好基础,而且对深圳和香港来说都会开发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可见,深圳“借力”香港后的融合发展,最有看头。
[责任编辑:刘深]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