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5

外資零售商巨頭如何敗走中國

2014-10-30
来源:時代周報

  時代周報記者 趙妍 發自上海

  全球第三大零售商特易購(Tesco)最近始終處于輿論的風暴眼中。

  剛剛過去的一個月里,關于Tesco集團今年上半年的盈利預期數據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當地時間8月29日,Tesco表示在截止到當地時間8月23日的六個月時間里,Tesco在英國市場的貿易盈利達到11億英鎊。但是沒過幾天,Tesco方面更正稱,預計盈利只有8.5億英鎊。

  壓力之下,公司前CEO彼得·戴爾斯承認有2.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5億元)的虛增利潤,旗下英國食品事業部,出現“提早認列營收、延遲認列成本”的重大會計缺失。這個由公司內部檢舉揭發的財務造假案,迅速升級為Tesco集團有史以來遭遇的最大信譽危機。

  這次財務造假是由內部檢舉揭發,8名高管因此相繼被停職。而根據后續德勤會計事務所展開進行全面性的查賬,Tesco的虛報數字其實更高,為2.63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6.3億元)。

  10月23日,Tesco公布了上半年業績報告,公司2014年上半年銷售額下降4.6%,營業利潤下跌41%至9.37億英鎊,營收下降4.5%。稅前利潤比同期減少了超過90%,每股收益從10.17便士跌至0.07便士,跌幅高達99.3%。業績報告公布之后,Tesco股價重挫5%。

  樂購董事長理查德·布魯德本特在業績公布當天,宣布將辭職,不過具體日期尚未公布。而在一個月之前,Tesco已經更換首席執行官,宣布大衛·里維斯(Dave Lewis)為公司新任CEO。

  時代周報記者從Tesco英國總部方面獲得消息,公司正考慮分拆其亞洲業務,并成立一個獨立公司進行單獨運營,以此籌集10億英鎊來緩解目前公司所面臨的財務危機。

  全球擴張策略失誤

  作為英國領先的零售商,也是全球三大零售企業之一,Tesco在全世界共有6784家門店,47萬名員工。除英國外,Tesco還在其他13個國家開展過業務。

  Tesco的“衰落”早有苗頭。今年4月份,Tesco方面公布2013年財務數據時,就曾因“在英國季度銷售下滑幅度創下40年來之最”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其英國國內市場占有率已經從此前的30.3%下降至目前的28.9%。

  在星球零售(Planet Retail)分析師大衛·格雷(David Gray)看來,Tesco此前全球化投資策略上的失誤,是其走到今天局面的根源之一。他同時指出,Tesco方面也是在近兩年里才意識到自己在全球業務上所面臨的挑戰。

  中國是“挑戰”中頗為嚴峻的一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雜貨零售市場,大型連鎖超市盯上中國本不足為奇。”格雷向時代周報記者評論道,“但是Tesco近年來將其主要關注力轉向中國、泰國等國際市場的同時,卻忽略了英國本土市場的發展。”

  格雷進一步解釋,英國國內市場占Tesco的收入比重接近三分之二,并且擁有將近30%的市場份額,正是這一賴以生存的基礎,為Tesco在國際市場上的投資、并購提供了資金支持。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當初Tesco想要進入中國市場,就是通過收購臺灣的頂新國際集團股權實現的。”他說。

  格雷還指出,目前因為錯誤的投資策略,Tesco已經陷入內外交困局面。除卻國內市場銷售業績下滑以外,Tesco在全球九大主要國際市場均面臨爆發式的業績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Tesco在美國市場的投資自去年9月已經宣告失敗。  彼時Tesco宣布將其在美國的150家虧損的Fresh&Easy商店,出售給美國億萬富翁羅恩·比爾克萊(Ron Burkl)的尤開帕集團(Yucaipa Companies),并關閉剩余的50家店面,徹底退出美國市場。

  隨后僅一個月時間,Tesco宣布了將中國零售及房地產物業和現金43.25億元,注入華潤創業子公司利原,打造一家多元化零售商。完成交易后,華潤創業及Tesco于利原的持股量分別為80%及20%。今年5月,該項交易正式獲批。

  Tesco在華此舉,被曾經任職于樂購超市、現為上海通略零售業顧問咨詢公司董事長沈建國不留情面地評價為“其實是華潤創業變相收購了樂購中國”。

  敗走中國

  對于中國大陸市場,來自英國的Tesco,原本有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

  實際上,樂購超市的建立最早要追溯到1997年,原系臺灣頂新國際集團旗下的連鎖超市品牌。2004年7月,Tesco意圖進軍中國大陸市場,耗資21億元人民幣收購當時樂購50%的股權,并將超市品牌更名為“Tesco樂購”,Tesco也以此進入到中國內地的大型零售業市場。

  Tesco與頂新集團占有樂購中國股權比例為50∶50,在內部管理架構上,樂購中國總部及大區的各個部門基本上都是1∶1的雙主管的架構安排;英國方面控制著樂購的地產取得、收購、店址調研以及設計等權力,而中國臺灣管理層則擁有樂購的采購和營運權。

  這種“雙主管”模式很快爆發了一山不容二虎的局面。在短暫的“蜜月期”后,雙方就開始在樂購中國公司的控制權問題上展開了明爭暗斗。

  在正略鈞策分析師閆強看來,管理層面的矛盾,導致了“Tesco樂購”超市品牌在華發展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停滯。也因此錯過了大陸零售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2004年前后是中國零售業發展的黃金期,大批外資巨頭紛紛入駐。當時,各家外資零售巨頭的門店數量差距不大,家樂福的門店更多是集中在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區,而沃爾瑪則集中在以深圳為中心的華南區。后來,兩家巨頭在中國都已成了氣候,都完成了布局,但是很可惜,在最早的幾年中,樂購沒有抓住時代機遇。”閆強說。

  直到2006年12月,Tesco再度出資1.8億英鎊(約為28億元人民幣,當時1英鎊對人民幣15.3232元)從頂新集團手上買入樂購中國40%股權,Tesco自此持有樂購中國股權從50%增加到90%,而頂新集團仍持有10%股權。

  2010年以后,樂購中國進入高速擴張期。彼時,英國總部要求,到2015年,樂購在華業務要實現可觀的盈利。英國方面對樂購中國定下的增長目標是銷售額要提高至40億英鎊(約合416億元人民幣),門店數量要增加一倍以上,達到200家門店。

  而當年樂購的門店總數為90家,這就意味著在5年時間里,樂購每年的門店平均拓展速度必須在22家以上。除了傳統大型超市門店外,樂購還試圖增加便利店數量以擴充公司的業態和利潤。

  2011年,尚且做著“復興夢”的英國Tesco,在香港發行7.25億元離岸人民幣債券,該筆融資后被Tesco方面確認全部用于中國大陸零售業擴張。

  與此同時,Tesco還在中國做起了商業地產生意,將其在華開發的購物廣場稱為“樂都匯”,并且提出至2015年將在中國總共開設50家樂都匯的目標。每個商業地產項目的投資額在4億-7億元之間。

  不過這一系列的折騰在今年5月份Tesco中國業務全部并入華潤創業旗下后,換來了華潤創業首席財務官黎汝雄在中期業績記者會的一句評價:“Tesco在中國的布局頗大規模,出現一些過度投資的現象。”

  根據華創方面披露的數據,Tesco中國業務去年有8億-10億元的虧損。

  而根據大衛·格雷給出的數據,2012年Tesco在華銷售總額為150億元人民幣,與之相對比的是華潤創業的銷售額為790億元人民幣。

  考慮分拆亞洲業務

  如今,擺在英國最大零售商Tesco面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解決因內外交困而導致的資金緊張問題?

  不過,Tesco拒絕針對其他問題予以置評。

  根據《每日電訊報》報道,新上任的CEO大衛·里維斯及其團隊此前就已經提出了一系列可能籌集資金緩解燃眉之急的方案,而其中最被看好的就是此項剝離具有高價值的亞洲業務,并實現單獨上市獲得資本市場融資。有英國方面分析師估計,Tesco亞洲業務的價值在80億英鎊到100億英鎊之間。

  Tesco在韓國和泰國的業務,在其國際業務中占比最大,同時在馬來西亞市場業務也有較強的價值。在韓國,Tesco有超過400家 Homeplus品牌的超市,在泰國,則有包括易初蓮花(Tesco Lotus)以及一系列小型商店在內的1700家門店。

  而匯豐銀行日前有分析師預測,Tesco從困境中走出來、復興英國本土市場的成本或將超過30億英鎊,這些資金將被用于降低價格、雇用更多的員工,以及提高公司食品的質量。

  不過,這一切與中國將不再有太大關系。因為在今年5月底確立的Tesco與華潤創業的交易中,包括135家“Tesco樂購”超市在內的Tesco中國業務及部分現金,僅僅換取了合資公司20%股權,而交易完成后,“樂購超市”將更名為“華潤萬家”。

  這筆交易意味著在13億人口的中國—這個最具增長潛力的消費市場,全球第三大零售商Tesco,只能叨陪末座,而“Tesco樂購”這一超市品牌未來也將不復存在。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