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扒一扒Lending Club的那些事兒

2014-12-16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刷信用卡太貴了,即使我的信譽很好,也還需要支付18%的信用卡利息,而向朋友借錢的條件就比信用卡公司優惠多了。”正是創始人雷諾·拉普蘭切(RenaudLaplanche)當初的一語“怨言”締造了LendingClub,而今,它已成為全球首個成功上市的P2P平臺。

  靈光一閃的產物

  拉普蘭切在2000年創建Matchpoint(后被Oracle收購)時產生了LendingClub的想法。正像很多其他的自助創業者一樣,他用信用卡維持公司的早期運營,高昂的成本使這段信用卡負債經歷“刻骨銘心”。

  當時,他湊巧向朋友們借錢,而朋友們的借錢條件比信用卡公司“親民”太多了,于是拉普蘭切靈光一閃——能不能考慮把這個想法做成一個模型來提高融資效率?不過,這一“靈光”被暫時封存,或許正是為今后的璀璨閃耀積蓄著力量。

  2006年7月,在Oracle工作了一年的拉普蘭切決定休息一年。兩周后,他收到了一張信用卡對賬單,這不禁再度勾起他六年前的“慘痛”負債經歷。當時的拉普蘭切較六年前擁有更多的財富,信用記錄也越發完善,然而他向銀行借貸仍需支付18.99%的利息。

  這次拉普蘭切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意識到信用卡公司并不基于風險定價,他們收取的利息對所有客戶“一視同仁”,這意味著信用好的客戶可能為信用較差的客戶“買單”。如果能把前10%或20%信用度好的客戶區分出來,就能提供更低的貸款利率,這就跟朋友間的借貸一樣優惠了。

  不久,拉普蘭切的妻子想到了LendingClub這個名字,因為這與大眾概念更為接近,一看到Club便知道是大眾共享資源的平臺。公司建立后,資金支持便成了關鍵問題,而故事的推進少不了慧眼識珠并不離不棄的風投公司迦南資本(CanaanPartners)。

  在A輪融資中,迦南資本和后入的西北投資一同注資1000萬美元。2007年9月,LendingClub終于將為公眾提供借貸服務變成了現實,隨后便一舉駛入發展“快車道”,6個月后貸款量增長超過1000%,達到420萬美元。

  當然,LendingClub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尼采有句名言:“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這,正是LendingClub的真實寫照。

  2008年3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認定LendingClub票據為證券性質,需要準備申請注冊,但光是申請注冊流程的律師費就高達400萬美元,而且在此過程中,新投資者不能注冊,現有投資者也不能發放新貸款。

  注冊“劫難”過后,LendingClub于2008年10月14日重新開業,偏偏這時遇到了金融危機后最蕭條的日子。但拉普蘭切無所畏懼,將危機當做轉機。在銀行停止放貸的當口,拉普蘭切認為此時比過去兩年的任何時候都需要LendingClub提供服務。

  資料顯示,LendingClub在投資端根據借款人的信用等級將標的分為A-G七個級別。投資人的年化收益率根據標的級別不同,A-G的收益率從5%左右到13%左右不等。最低投資額度從25美元起投,交易成功后,投資者將在30到45天內按月獲取回報。

  從貸款端來看,借款會員注冊后,可以向LendingClub提交貸款需求,審核后將在平臺上公布,最高貸款金額為3.5萬美元(約合21萬元人民幣),貸款期限為3年或5年。根據借款人信用等級不同,貸款利率從A到G為6%到24%不等。

  聰明的借貸人

  “改變銀行體系,使信貸更為實惠,讓投資更有價值”的初創宗旨就來源于美國民眾的真實生活中,《LendingClub簡史》中羅列了不少鮮活的案例。

  ZacharyKnight很想完成他的私人直升機執照飛行訓練,但苦于沒有足夠的錢來支付課程。于是,他想著向“老伙計”E-loan求助,誰知貸款利息高達20%,而在他填寫申請時,這個數字實際上更為離譜:33%。

  于是,ZacharyKnight開始在網上另覓方向,LendingClub便在此時走進了他的視野。他申請了3年期的1萬美元貸款,并拿到了13%的利率。14天后他就拿到貸款資金,正是用這筆錢,ZacharyKnight得以完成飛行學校課程,并獲得直升機執照。

  另一個案例更為有趣。DanBradford愛好維修舊車,修好后再出售獲得可觀的利潤。2011年底,他在e-Bay上尋覓到一輛1977年的LandCruiser,認為有利可圖,e-Bay還提供了融資方案廣告,廣告刊登的借貸平臺正是LendingClub。

  他興奮地在深夜里便完成了申請過程,并以11.7%的利率拿到了1萬美元的3年期貸款。第二天醒來,他就發現,他要的貸款在6小時內已經全部到位,6個月后,他把車賣了,還清了所有貸款。

  中國投資者怎么投?

  美國的故事說得再動聽,終歸繞不開一句“中國投資者怎么投?”

  盡管當前國內P2P借貸平臺10%甚至20%、30%的高收益吸引了不少普通投資人的目光,但是“跑路”問題平臺頻頻出現,讓眾多投資者對于征信體系成熟的美國平臺頗感興趣,那么,究竟中國投資者可以投資如LendingClub這樣的美國P2P嗎?

  答案是肯定的。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由于美國有《反洗錢法》及KYC法規(KnowYourCustomer,即了解你的客戶),因此LendingClub對于國際的個人投資者豎起了很高的門檻:必須滿足10萬美元的起始資金,審核嚴格且流程復雜,而且更偏重機構投資者。

  “具體流程包括,個人投資者需先聯系LendingClub的美國客服,對方會告知所需的文件資料,在投資者將資料匯去美國后才會進行電話面試以確定客戶身份。加之語言問題,這無疑為中國用戶登錄設置了重重‘路障’。”長期活躍在美國紐約的海投金融聯合創始人JerryWang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樣看來,繁瑣的流程加之手續成本,將中國投資者的路基本封堵了。

  當然,上帝在關上門的時候總會打開一扇窗。當前如海投金融等中國的海外投資平臺可提供線上、線下的兩種投資方式。

  以海投金融為例,在線下,該平臺在開曼群島成立了離岸基金,以機構投資者身份代表中國投資者購買LendingClub的債權產品,避免了對于個人投資者的“歧視”,同時可擴大購買量。

  此外,中國投資者通過開曼的離岸基金投資美國平臺可免繳利得稅(dividendtax)。關鍵在于,通過離岸基金,LendingClub等國外平臺看不到具體的個人投資者信息(收入、住處等),只能了解基金信息,這也對個人隱私起到了保護作用。

  就線上而言,當前對接美國的線上平臺也有整裝待發之勢。如海投金融等相關平臺在中國和美國申請到牌照后,中國投資者可通過平臺直接購買LendingClub產品。“客戶可以通過平臺的模型配置選購債權產品,且平臺將負責投資人認證,因此LendingClub最終看到的投資人是機構身份,可省去一定‘擔憂’。”Jerry表示。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