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中央對港獨早有警惕

2015-01-27
来源:香港商報

  鄭赤琰

  當港大學生刊物《學苑》刊發有關探求「港獨」文章被特首提醒社會應予警惕的新聞見報後,其中有一種論調是不足重視,理由不是「港獨」不足重視,而是追求「港獨」的港人少之又少,不成氣候,何足掛齒?筆者的看法恰好相反,從來經過長期殖民管治後,各種分離勢力紛陳,想擺脫殖民管治自行建國者有之,想維持殖民管治不變者有之,因地緣分歧形成四分五裂企圖割據一方自行獨立者亦有之,因種族宗教分歧而沒法統一建國的亦有之,因資源獨厚而受外國勢力離間者更有之,因為意識形態對立無法不分裂者亦有之。總之,後殖民管治時代出現的各種分裂現象,林林總總多不勝數,香港作為英殖民地,無可能獨善其身。

  以下試就港人「國家認同」所衍生的各種問題討論如下﹕

  港情況比新加坡複雜

  首先得指出的是,一旦個人對國家的認同有抗拒的話,他可有不少選擇,其中一個選擇便是如《學苑》文章所探討到的「港獨」,想藉追求香港獨立建國來排斥對中國的國家認同。這種情況在殖民地獨立建國的過程中很常見,首先是排斥對英國的國家認同,才會追求獨立建國。

  但脫離殖民管治後的建國問題又可有不同的選擇,如1963年當新加坡脫離英國後要不要加入馬來西亞聯合邦便進行過新加坡「全民複決」(即現稱的「公投」),結果多數投票贊成,少數人不認同馬來西亞這個國家。但多數決定要後,不要的人要嘛選擇移民他國,否則便只好留下來慢慢培養對馬來西亞國家的感情。當然,還可以通過革命或循憲制去追求新加坡自己建國。結果因為加入聯合邦後,星馬出現太多政治流血事件,才不過兩年多,雙方又分拆開去。

  香港的情況遠比新加坡複雜,首先是佔有香港九成以上土地的新界是從中國租借過來的,租借期99年,到期將治權交還,可見連主權也沒有,一旦交還新界,小小的港島與九龍半島,根本就難以與新界切割,更何況幾十年來的管治,三地的市民已混合一道,難分難解。「港獨」根本就沒有主權的基礎,所以當年港英政府壓根兒就排除了「港獨」的選項。

  國防外交兩手抓

  此外更複雜的問題是中國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便實行中央集權制,地方政府的官員由中央任命,管治法規由中央訂立,國家安全與稅務由中央負責,在這套中央集權制下,任何地方不認同中央管治的,即當叛變論,後果是誓不兩立。要嘛造反到底,推翻中央政權,自創新朝代;要嘛被敉平,當造反被斬草除根。革命出身的毛澤東便深有體會地指出﹕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是斬頭的事;鄧小平也早看透香港主權回歸後與中央相處會有問題,深明香港同胞的心願是維持安定與繁榮,因此答應「馬照跑、舞照跳」,港制可在「一國」下維持下去,只要不把香港當「反革命基地」,可以50年不變,以時間換取認同國家的空間。

  基於這個國家體制歷久常新,港人多來自內陸,對中國也很了解,也認同了鄧小平的處理方法,不認同或不信任的也早就移民他國了,留下來的即使對國家感情不深,但也不致絕情,故自中英八十年代初開始談判以來,絕大多數港人留下來共同維護這個得來不易的安定繁榮。這就充分說明了在「一國兩制」下,「港獨」沒有出路。

  只要想到香港這個彈丸之地,絕大部分的生活資源,連水也要靠內陸供應,便可深明「港獨」不是可行不可行的問題,而是即時的危機便可自我搞垮自己。

  「港獨」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即不認同中國者,最簡單的自我解決辦法,不是留下來打拼香港獨立,而是移民他國,自八十年代或更早離港遠赴他鄉的,其中便有這樣的人。正是因為香港九七後也不限制移民,哪怕有不少人不願做中國人,也不想留下來為「港獨」打拼。因此造成「港獨」有如漏水的水壩,始終水淺見底,無法積水決壩。

  總之,「港獨」問題早在鄧設計「一國兩制」時已有警惕,而且還堅決要在港駐軍,將國防與外交兩手抓住不放,這是防範措施,何止警惕!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